第二篇 演好升职记,职业规划是前提(第13/18页)

您想啊,这么大比例的荫补武将,出身都是权贵,出纨绔子弟的概率也不小,没有实战经验的无能之辈占着茅坑不拉屎的现象一定存在。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宋朝那么多名将,怎么和辽、西夏、蒙古的历次战争中,都没有干脆利落地消灭敌人,甚至占便宜的都少呢?这说明什么,宋朝武将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整个军队的素质和能力,根本达不到评书、演义里说的那么厉害,这都是拜荫补制度所赐。

您如果不符合荫补武将的门槛条件,也没关系,您还有一条可以选择的路——军员转补。军员转补的对象就是各级军人,所以首先您得当兵去,这个不是难事。宋朝军队招兵买马实行募兵制,没什么身份限制,流民都可以报名,而且是终身制。也就是说,当兵职业化了。所以宋朝军队数量庞大,《水浒传》里的80万禁军(中央军),数字还略显保守了。

按照宋朝的规定,您从一个地方军的士兵,可以升到中央军,从中央军升到大内禁卫军。之后,只要您服役达到一定期限,或者立了战功,都可以转补为武官。您再接再厉,一步步升迁,最终就可能成为名将,当国防部长都是有可能的。一个普通士兵,到国防部长的距离?您不信?那咱们给您说说狄青。

后世有民间传说,老天爷对宋朝寄予厚望,给宋朝派下来文曲星和武曲星各一枚,文曲星就是包拯包青天,武曲星就是狄青,说明这两位“星”爷在宋朝历史上的地位是多么重要。

狄青出身贫寒,16岁时,因为哥哥和人打架,替哥哥受过,成为一名“违法犯罪分子”,脸上都是刺了字的。宋朝当兵的门槛低,狄青成为京师的一名普通卫士,后来被朝廷选拔出来保卫边疆。在和西夏的战争中,狄青每次出战,都带着铜面具,披头散发,所向披靡,屡立战功,于是不断得到升迁。后来他幸运地遇见了范仲淹。范仲淹送给狄青一本《左氏春秋》,并对他说:“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尔。”真是醍醐灌顶啊。自此狄青发奋读书,成为一名智勇双全的名将,官至枢密使(国防部长)。但是功高震主,狄青最后的命运是悲剧,被猜忌贬官,在病中郁郁而终。

从狄青,您可能还会联想到另外一名宋朝名将岳飞。岳飞从一个普通农家的孩子,应征入伍不断升迁到国防部副部长,到最后被陷害而死,命运轨迹和狄青几乎一模一样。这些蛮拼的、武功卓著的名将,在宋朝确实容易摊上大事儿。

咱们举狄青和岳飞的例子,不是为了打击您在名将仕途中的信心,是为了让咱们也记住这样的历史教训:崇文抑武,对武将猜忌压制,是宋朝官场的主旋律。整个宋朝的历史,没有因内部兵变而改换门庭,的确维护了老赵家的统治,但也带来了恶果,在外族入侵时,抵御乏力,最终被外族彻底灭国。宋朝的经济、文化和科技水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在同期的世界历史上,都是登峰造极的,却同时有着“积贫积弱”的历史名声,其实和它在军事上失败的治国方略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第4章 霸道总裁,就是那么炫酷狂|商人地位的提升

一、个人努力也要看历史进程

平心而论,您在宋朝的军旅生涯确实会让您觉得憋屈:面对外族的侵略,咱们有仗不能打,动不动就议和进贡,壮志未酬不说,而还总被大后方的皇帝惦记提防着,真是里外不讨好。那咱们给您在宋朝换个身份,让您体验一下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状态,您呀,从商!一个霸道总裁,在宋朝确实可以炫酷狂跩。

您问,这不是在安慰、忽悠我吧?在封建时代,一个生意人做得再好,社会地位能高到哪里去,还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清朝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怎么样,最后的结局不照样够惨的?

您说的是历史的事实,可宋朝就是一个例外,一个独特的存在。

无论什么年月,人们的生存和生活都离不开商品交易,您家里衣食住行需要的一切都靠自己生产吗?您想吃糖了,自己弄块地种甘蔗,自己炼糖?您穿衣服,自己种棉种麻,自己织布裁缝?您可真有本事,真有工夫!您只有去买去。只要存在商品买卖,就少不了生意人。可是漫长的封建时代,人们都把商人看贱了,看扁了,打心眼里就没真正瞧得起商人。其实就是认为商人逐利,咱们讲义这种思想作祟导致的。

这种错误思想到了宋朝,得到巨大的改观。北宋的范仲淹就发出“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的呼喊。商人有什么罪啊,咱们所谓的正人君子瞧不起他们?南宋的黄震也说:“国之四民,士农工商,同是国家一等齐民。”宋朝的人,就是有这样的觉悟,商人和其他行业一样为社会创造财富,凭什么地位不平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