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演好升职记,职业规划是前提(第14/18页)

最难变的观念变了,后面的事就水到渠成了。宋朝的土地政策,“不抑兼并”,土地可以买卖了。几千年来,咱们历史上一向将土地兼并视作国家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人,都栓死在土地上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基本就靠农业税。遇见坏年头,官府只能剥皮一样地压榨农民。各种名头的苛捐杂税让农民活不下去,能不造反吗?这形成一个死循环,没有哪个朝代能够逃出这个规律。

可宋朝走出了这个死循环。土地一旦可以流转,人就活了,剩余的劳动力就可以参与到手工业、商业中来。工商业发展起来了,国家财政的来源就多了。宋朝政府的财政收入,70%来自于工商税。国家有钱了,还能压榨农民吗?遇见灾荒年头,开仓放粮在宋朝是常事。这都是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带来的好处,国家、百姓都是受益者。

您在宋朝做个生意人,绝对恰逢其时。宋朝对商人有很多宽商恤商政策,比如取消坊市制度。您不必像宋朝以前那样,只能在官府规定的地方做生意,而是您看哪里市口好,哪里市场吸引力大,只要您有钱租房子,您就能在哪里开张。

唐朝的时候,官府还规定,“工商杂类”不得参与科举。也就是说,您一个商人,还有您的孩子,是别妄想通过科举考试去从政了。到了宋朝,这一政策变了,您要是真有学问才华,允许您参加科举。您的孩子也可以进入官办的学校去学习,将来一样可以通过考试走上仕途。这可是真真切切的地位的提高。您做生意,还真没什么后顾之忧。

您说,做生意苦点累点我都成,就怕我累死累活到头来挣不了多少,都给官府当税收去了。您刚刚又看见宋朝的财政收入70%来自工商税,心里嘀咕开了,那商人是不是最受盘剥了?有人做过研究统计,可以让您消除这个担心。宋朝商人的税负很宽松,行税为2%,住税为3%,平均下来税率也就2.5%,而宋朝的商业利润,平均下来,至少有10%,这中间的差额,就是您纯赚的。国家的财政收入不是靠苛税,靠的是繁荣的工商业带来的量的积累。

上述种种观念和政策,构成宋朝生意人所在的气场——体恤加鼓励,极大地促进了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那些组成商行的店铺,和小商小贩,自然不必说,就是商业的专业队伍,他们就是单纯做生意的。官员、皇亲国戚、读书人、地主、农民也纷纷加入兼职经商的队伍,甚至僧尼也不甘落后,下海经商了。汴梁城里的大相国寺,每个月开放五次“万姓交易”,寺庙也成生意场了。所以您得抓住时机,占据有利地形,尽快让你的生意开张,博得您的第一桶金。

二、五湖四海,第一桶金在哪里

现在您要考虑的问题是,您生意的主战场设在哪里?

首先说城市。北宋的汴梁,南宋的临安,都是人口超过100万的巨型都市。同时期的欧洲,最大的城市也不过15万人左右。在这样人口众多的城市,您不用担心市场萧条,没有您的顾客。您可以随处开个铺子,除了正常营业时间,另有早市、夜市,还有整个通宵都有买卖的鬼市,都会给您带来源源不断的顾客。

其次是乡镇。乡镇的人口密度肯定没有城市那么大,但是定期的集市也是热闹非常,人流熙攘。集市的消费者,相当于您平时没空,周末集中采购一样,那购买欲望和购买力也是相当客观的。

另外是边境。宋朝官府在边境地区设置“榷场”,用于和周边各族进行贸易活动。至于市场需求,区域差别让您很容易选择对口的商品。您可以拿内地的纺织品、瓷器、茶叶等卖给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缺这个。然后,把他们的羊皮、狼皮、奶制品带回内地销售,内地缺这个。您说是不是一举两得?您的商队绝无空返。从事这门生意,可能就是辛苦点或者寂寞点,边境路途遥远,您得押着货物迢迢而来。要么,您驻扎在边境,等着您的商队运货来。

辛苦、寂寞的代价绝不会让您白白付出,区域商品的差价让您有丰富的利润可图。还有比边境贸易更辛苦、寂寞,但是利润也更惊人的,这就是宋朝的进出口贸易。宋朝科技发达,造船技术一流,加上罗盘的使用,海上运输业完全应付得了对外贸易的需要,开辟出了海上丝绸之路。官府也是积极鼓励支持,在沿海地区设置多处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就连昏庸的宋高宗,对进出口贸易都有先进的理念。他对大臣们说:“进出口贸易利润丰厚,而且贸易额巨大。如果咱们处置得当,不是比从百姓头上拿钱要好得多吗?”

您别说,仅就宋高宗这个理念,还真是开明和聪明。南宋一朝,尽管偏安江南,可从来也没缺过钱。商人比皇帝还要敏感,哪里有丰厚的利润,他们就本能地麇集到那里。资本雄厚的商人,带着自己的船队,把陶瓷、茶叶、丝绸、工艺品等运往东亚、东南亚、印度次大陆,更远的到非洲,又在当地收购香料、珠宝、棉布等运回本国销售。这一来一回的双重利润,让很多商人靠着进出口贸易富甲一方。历史学家经过测算,宋朝的对外贸易额竟然占到GDP的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