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分等分类三题之一:“比秩”与“宦皇帝者”(第11/18页)

唐宋时上述“供奉”、“侍从”只是一个“概念”,那些官并非真正的内廷官,其实都是朝官。皇帝故意称其为“供奉”、“侍从”,并给予特殊礼遇,是有意显示“人近天子者则贵”;也等于向他们申明:就算你们已是朝廷大臣了,皇帝我照样可以把你们看成私属、看成仆从的。

所谓“侍臣”还有专门的冠帽,以示殊荣。唐、宋、明的高级大臣戴“笼冠”,而那“笼冠”,源于汉代侍从所戴的武冠。汉朝从官戴的武冠,上面有金珰附蝉,加饰貂尾或鹖羽,唐、宋、明的笼冠依然如此。那种冠式还传到了日本,变成了“武礼冠”。日本的武礼冠,就是在宋明笼冠基础上稍加变化而来的(79)。满清朝廷虽不用笼冠,但也用一些特殊饰物,来强化“以侍从为荣”的观念,如赐花翎、蓝翎。花翎、蓝翎本是宫中侍卫的服饰。内大臣戴花翎,三四五品的侍卫(即一二三等侍卫)可戴花翎,六品侍卫戴蓝翎(80)。后来花翎、蓝翎用作军功和其他业绩的赏赐了(81)。到了清末,花翎又可以捐纳,有钱就能买到,成了朝廷合法集资的手段。

谈到了满清,就可以转向异族政权了。这是说,若干北方异族政权也存在着某种制度,可与华夏早期的“宦于王”、“宦皇帝”制度相比。

北魏早期设有多种侍从、侍卫,大抵都由贵族子弟担任。还有,鲜卑子弟组成了近卫军羽林、虎贲,其宿卫勤务构成了入仕资格。北魏前期还有大量“中散”存在,有的迳称“中散”,也有的冠以职事之名,如秘书中散、主文中散、侍御中散、太卜中散等。郑钦仁先生认为,许多中散会被分遣到各机构服务,那与汉代郎官相似,因为汉代郎官也经常被派至中央官署服务(82)。唐代的卫官起家制度,就是源于北朝的。

辽朝皇帝的护卫,大多选自部落、族帐、宫分的贵族子弟。契丹语称贵族子弟为“舍利”,汉译“郎君”。若其被选入御帐,承担御前祗候事务,就成为“祗候郎君”;在笔砚、牌印、御盏、车舆等局服事的,被称为笔砚(祗候)郎君、牌印(祗候)郎君等。护卫、祗候郎君具有预备官身份,在服务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选任为御帐或朝廷的重要官职了。《辽史》列传中的契丹、奚人传主,曾任护卫的计12人,曾任祗候郎君的计43人(83)。正如西汉郎官用赀选一样,辽朝郎君也有赀选的(84)。正如西汉郎中组成了“郎中骑”一类特种部队一样,辽朝的郎君也组成部队,称舍利军、舍利拽剌(85)。

元朝有一支特殊的军队叫“怯薛”军。“怯薛”是蒙语“番直宿卫”的意思。成吉思汗时就建立了“万人怯薛”,征调千户、百户、十户那颜子弟及其随从为之,称“怯薛歹”,复数为“怯薛丹”。他们分四番入值,护卫皇帝,是为“四怯薛”。长官由四功臣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的后裔世袭,称“四怯薛太官”。诸王亦各有怯薛(86)。可以拿“怯薛”与秦汉郎官比较一下。怯薛要承担杂役,如天子之饮食、衣服、文书、库府、医药等(称“怯薛执事”),秦汉郎官也承担各种差使;怯薛有宿卫与散班之别,秦汉的郎官里面也有散郎;怯薛待遇优厚但无官品,而郎官恰好最初也没有秩级。怯薛可以干政(87),而战国郎官也曾以近侍身份干政;元朝的做官资格称“根脚”,怯薛属于“好根脚出身”,四个怯薛长更是“大根脚”,而汉代郎官也是最让人羡慕的仕途。怯薛歹任官,迳由怯薛长向皇帝推荐,不经中书省奏议,叫做“别里哥选”(88)。元朝权要,多出怯薛。

清朝在入关之前就存在着侍卫制度。入关定鼎后,侍卫制度进一步发展起来,并发挥了重要的强化皇权作用。“侍卫,清语曰‘辖’,分头等、二等、三等、四等及蓝翎。蓝翎无宗室,惟满洲、蒙古及觉罗充之。又有汉侍卫,系由科甲出身。”(89)侍卫的主要职能当然就是侍卫了,但同时还承担着传旨、奏事、出使、任将、拘捕等多种事务(90),并且还是满洲权贵的重要仕途。“满人入官,以门阀进者,多自侍卫、拜唐阿始。故事,内外满大臣子弟,五年一次挑取侍卫、拜唐阿。以是闲散人员、勋旧世族,一经拣选,入侍宿卫,外膺简擢,不数年辄致显职者,比比也。”(91)顺治四年(1647年)三月规定:“在京三品以上,及在外总督、巡抚、总兵等,俱为国宣力,著有勤劳,……各准送亲子一人,入朝侍卫,以习本朝礼仪,朕将察试才能,授以任使。”(92)这通过侍卫而“习本朝礼仪”,由此“察试才能,授以任使”的意图,又让人想到了汉代的郎官,汉代的郎官也有因宿卫而“观大臣之能”的意思。清人有时就把侍卫说成是“郎卫”(93)。清朝侍卫的晋升,首先是内部推升。一等侍卫缺,从该旗二等侍卫升用;二等侍卫缺,于三等侍卫升用;三等侍卫缺,由蓝翎侍卫等升用。而汉代郎官也有内部迁升之法(94)。侍卫外转,不但可以迁军职,还可以改文职(95)。侍卫是勋贵子弟飞黄腾达的康庄大道。与侍卫制度相关的,还有上文提到的“拜唐阿”。“拜唐阿”或“柏唐阿”为满语,意为“执事人”,他们无品级而在内外衙门当差管事,其与先秦士庶子也有可比之处。替康熙皇帝扑杀权臣鳌拜的,就是侍卫与拜唐阿(96)。明清科举制度高度发达了,但从高级显贵的来源上说,明清有异,侍卫制度就是其“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