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美国热潮(第9/14页)

由于之前有了在白金汉宫的招待会,巴纳姆没费什么事就安排了“汤姆”于3月23日在杜勒里宫与路易·菲利普国王及其王室成员见面。“汤姆”打扮成了一个完美的资产阶级的绅士,身着合身的黑色礼服、白马甲,胸前别一枚闪亮的钻石胸针,立即就成了大家关注和欣喜的中心。巴纳姆把他“聪明的学生”教得很好。

一位女士用英语问“汤姆”是否有结婚的计划。汤姆回答:“当然有。”

“你和几个人订了婚?”

“八个,都算上。”

“但他们告诉我,你很薄情寡义。”

“确实如此。”

“在英国很多女士追你,你让她们吻你。”

“那是为了避免伤害她们的感情。”

“你被吻了多少次?”

"100万次。”

国王问他是否会说法语。

他回答说:“会一点儿。”

“你会用法语说什么?”国王问。

“国王万岁!”

“汤姆”表演了新奇的舞蹈,模仿了著名的雕塑——《大卫和歌利亚》《参孙》和《赫拉克勒斯》。恢复了绅士神态之后,他掏出了一块小怀表看了看,从一个珠光闪闪的小盒子里捏了一点儿鼻烟。最后,他戴起苏格兰高帽,穿着苏格兰裙子跳起了苏格兰舞蹈。

据报道,他带到巴黎的衣橱可以放到一个帽子盒里。在旅途中,他睡在桌子的抽屉里。

第二天,巴黎的报纸上幽默地报道,这场公共表演是“短小的时光”,在音乐厅看“袖珍美国人”。

他比任何婴儿都小,他活泼、聪明、身材匀称。他会讲述他的故事,唱各种各样的歌,跳舞……

一等座位的票是3法郎,二等座两法郎。据报道,开幕三天了,“场场爆满”。

这个神奇小人的优雅、敏捷和谈吐实际和他的身材尺寸一样的不同寻常。这赢得了时髦人士的喜爱,特别是女士们。

现在商场的橱窗里陈列的都是“拇指汤姆”的小型石膏或巧克力塑像,还有关于他的歌曲。还有一家饭店把名字改为“拇指汤姆”。

在音乐厅每周两天的表演,观众如此之多。接着几周,巴纳姆每天都得雇出租马车把钱袋拉回旅馆。

那位白皙、消瘦的美国人,于1845年4月2日、星期三的晚上,坐在了珀莱雅音乐厅的钢琴旁。他知道人们对他有多大的期望,称他为莫尔茹。他已经在巴黎学了4年音乐,在音乐界许多人在谈论他。观众里有他的母亲和5个年幼的弟妹,还有他的老师——门德尔松的学生卡米尔·斯坦莫蒂,还有两位当时最受人热爱的钢琴家——西格孟德·泰尔伯格和弗雷德里克·肖邦——他们也都曾在珀莱雅音乐厅演奏过。巴黎的音乐爱好者真多,座无虚席。大家看到了刊登的邀请,来听“新奥尔良的莫尔茹·高特肖克”的首场演出。

莫尔茹出生于1829年。他的母亲爱弥·布鲁莎·高特肖克是一位罗马天主教徒、克利奥尔人,母语是法语。莫尔茹接受的是天主教的教育,不过是用英语进行的。父亲爱德华·高特肖克是犹太人,靠土地和奴隶生活。据说莫尔茹3岁就显示出了对钢琴的兴趣,12岁在新奥尔良钢琴老师的鼓励下,就坐上帆船在船长的照顾下出发去了法国。

小莫尔茹报名进了一所私人寄宿学校,是迪塞尔夫妇在公寓里开办的。这个孩子本来法语就说得流利,而且好学,所有功课都不错,在钢琴方面特别突出,一下子就引人注目了。迪塞尔夫妇安排他见西格孟德·泰尔伯格。听了他的演奏后,泰尔伯格说:“这个孩子了不起。”同时,莫尔茹的父亲原来在给他提供学费方面一直麻烦不断,现在泰尔伯格说由他负担在巴黎的一切花费。这个孩子喜欢华美的衣服,13岁就让人给他画了像。这也说明巴黎生活的费用不是多得不可想象的。画像是叫做J.博韦尔的画家画的。画中的莫尔茹是一个长发青年,两只黑色的眼睛相距较远,目光中充满渴望,手里拿着羽毛笔和乐谱,在沉思。

莫尔茹在巴黎待了五年。1844年秋天,他母亲和五个年幼的弟弟妹妹过来长住。爱弥·高特肖克31岁,喜欢社交和优雅舒适,她要尽情享受巴黎的生活。

对于钢琴神童来说,巴黎具备了天时地利。它已经取代了维也纳,成为欧洲的音乐之都,钢琴和其他乐器从未像现在这么流行。据研究,巴黎当时有六万架钢琴,大约有10万人弹钢琴。如果数据无误的话,就是说巴黎有三分之一的年轻人在弹,或者准备弹钢琴。泰尔伯格、肖邦、佛朗兹·李斯特和海科特·波里奥兹都正处于事业的高峰,像巴黎的夜空一样群星灿烂。特别是肖邦,他的音乐以及他与乔治·桑的爱情故事,已经让他成为艺术天才和浪漫精神的代表。对于莫尔茹来说,肖邦是一颗最亮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