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败落的征兆(第5/10页)

此时,巴伐利亚王储鲁普雷希特仍然是北方集团军的指挥官,他提出一个警告(他没有寄给鲁登道夫,而是寄给了马克斯亲王,他这个举动的意义很大),他说如果再不停火,敌人将入侵德国。威廉·格罗纳将军在大战开始时是德国铁路的头目,后来又做过许多重要工作,他此时与鲁登道夫有不同意见,他发现至少有20万至150万士兵(当时已经无法跟踪调查每一个士兵)失踪了,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是开了小差。

战场继续血流成河——在10月份,法军被杀、负伤、失踪的人数达到13.3万人。不过,进攻的总是盟国军队,德军总是陷入更深重的混乱之中。德军已经没有新兵供补充,几乎没有后备部队。相反,盟国则变得兵力充沛,甚至把澳新兵团从前线撤下。莫纳什的部队已经接近突破点。他此时养成一个把左手放进口袋里的习惯,因为他的左手不停地战栗。

10月22日,弗兰茨·冯·希佩尔(Franz von Hipper)被任命为德国公海舰队的指挥官,他制订了第十九号作战计划,根据这个计划,他的舰队将出海向英国、美国舰队发动自杀式袭击。3艘无畏级战舰的船员听到这个消息后在基尔发动兵变,然后在桅杆上挂起革命的红旗。基尔的卫戍部队也加入起义,起义迅速蔓延,曾令德皇骄傲的舰队从此失去作战能力。

10月23日,准备自两周后参加议会选举的威尔逊给德国发去第三个外交照会,此举令德国异常吃惊。这位美国总统宣称:“如果与美国打交道的仍然是德国的战争操纵者和帝王独裁者,美国则不准备进行和平谈判,而要求德国投降。”威尔逊的苛刻要求促使鲁登道夫向德军各部队发出一个新的指令,兴登堡在这份新指令上签了字。鲁登道夫的指令说:“我们的敌人用虚假的语言欺骗我们,为的是突破我们的防御力。士兵们,威尔逊只能迫使我们把抵抗力发挥到极致。”

鲁登道夫从军队总部前往柏林,目的就是结束马克斯亲王与华盛顿的对话。刚抵达柏林,他就发现人们对他发出的指令感到愤怒。公众此时渴望和平,他的指令引发了公众的愤慨。德国议会的大部分议员也反对他,马克斯亲王也反对他,甚至一些军界人事也反对他。许多战场指挥员表示抗议,鲁登道夫不得不收回他的指令,这是对他的一个新羞辱。有人甚至说,如果德皇导致德国无法获得和平,那么德皇就应该离开。

每一天,甚至每一小时,都传来灾难性的消息。在意大利,包括3个英国师、2个法国师在内的总共有56个师兵力的盟军部队发动被称为维托里奥-威尼托战役,这次战役的目的是在大战结束前多占领一些土地。奥地利人不但没有抵抗,反而叛变了,有50万人投降,绝望的将军们向的里雅斯特(Trieste)发电报,要求停火。

身在柏林的鲁登道夫,开始谈论调动德国全部力量,实现瓦格纳式的英雄主义搏斗,直至死亡。德国代理首相听到了鲁登道夫激昂的演说,用辛辣的语言回答道:“我就是一名普通公民,我所能看到的仅仅是人民处于饥寒交迫之中。”10月26日,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秘密会见德皇。鲁登道夫知道无法继续保留自己的职位,于是冷静地提交辞呈。德皇愿意给他一个新机会,去担任集团军指挥官,他拒绝了,并要求解除军籍。德皇同意了。兴登堡也要求解除军籍。德皇只说了三个字:“你留下。”兴登堡鞠躬顺从了。从此,鲁登道夫把兴登堡的顺从看作不可原谅的背叛。

当鲁登道夫辞职的消息在德国电影院里广播出来后,观众们欢呼雀跃。鲁登道夫觉得整个德国对他抱有敌意,于是伪装逃离了德国。后来,他去了瑞典。

10月27日,德国向美国总统威尔逊发出第四封外交照会。这实际上是一份投降协议书,可怜巴巴地说:“德国期望实现按照总统先生意见勾勒出的和平正义的停火。”换句话说,德国人此时愿意接受美国总统提出的和平条件,但接受的条件是这些和平条件应该与“十四点”建议相匹配。连续9天,威尔逊总统没有给予回答。就在德国等待答复这几天,美国人占领了法国城市色当,切断了德国占据的法国连通南北的铁路线。土耳其和奥地利投降了,甚至巴伐利亚也在单独谋求和平。德国各省会城市都爆发革命。慕尼黑宣布成立共和国,国王逃跑了,巴伐利亚王储鲁普雷希特变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10月28日,盟军的军事指挥官会聚一堂,研究给予德国的和平条件。大家在会上争论得很厉害。黑格开出的和平条件最轻,他只希望德国从比利时、法国退出,并交出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贝当的和平条件比较严厉,他要求德国撤出莱茵河以东、阿尔萨斯-洛林以北地区,这意味着德国需要拿出一部分本国领土给盟国。潘兴的条件更严厉,包括了许多别人从来没有提出的惩罚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