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二 大国崛起要有大智慧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对乔良将军的访谈(第7/9页)

这就是说治霾中国是可能做到的,但是这需要先解决一个技术性问题,就是到今天我们都还没弄清楚,中国的雾霾,特别是北京的雾霾为什么会一下子变得这么严重。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德国,重工业发展得非常迅速,它那时为什么可以做到没有雾霾,英国却未能避免?是因为德国人吸取了“雾伦敦”的教训,把所有的烟囱都建得高达300米,污染物都被大气环流吹走了。这个办法也许不可取,但思路可取。

所以说这里面,应该思考的东西非常多。我们目前还只是口头上说要还给人民一个晴朗的天空,但是还没有充分地论证和思考,怎么还?更重要的是,环保意识是未来文明的重要环节,没有一个洁净的空间,新的文明何处安放?

中国军队需要“观念转型”

《瞭望东方周刊》:你在1999年就曾写过《超限战》,准确预言未来战争将超越军事界限的趋势。15年过去了,你觉得如今全世界范围内的军事革命又呈现出什么样的新趋势?

乔良:由信息技术推动的这一轮军事革命,应该说已经接近尾声。或者说,它已经完全成熟了,成熟就意味着潜力将尽,已经不能给下一步的全球军事发展带来革命性推动了。

和信息技术相关的所有武器装备,在这一轮基本上都已登场亮相,从信息技术的核心——芯片技术——来看,已经挖掘不出多少潜力。而此时的中国新军事革命才走了半程,基于这一点,一些中国的军事研究人员认为,这一轮军事革命正方兴未艾,这其实是以自己为参照系的错觉。因为从世界军事革命的大背景来看,我们实际上是一个追赶者,别人已经完成的东西,我们才正在开始。

对于这一轮新军事革命即将落幕,美国人已经意识到了——他们的信息技术面临的只是如何更好地应用的问题,而不是如何更好地挖掘潜力的问题。与此同时,美国人对于信息技术革命给美军战斗力带来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致命的软肋,正在表现出越来越多的担心。

这是因为,一方面,信息技术确实使美国军事力量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它又使美国整个的军事力量被信息技术的致命弱点所绑架,变得空前脆弱。我多次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富人,成天担心自己的财富放在家里会被人偷走,后来他就想,我何不把它们都装在箱子里,打包捆死了,这样不就谁也偷不走了?结果贼进来以后,扛起箱子就一块儿全偷走了。得来全不费工夫。

美国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将其军事力量联结成了一个整体,使其变得空前强大又空前脆弱,因为它是一整个体系——体系是非常容易在一个点上遭到破坏之后,就全盘崩溃的。

比如说信息技术,为什么会成为武器装备威力的倍增器?这完全归功于一个小小芯片具有的巨大能量和潜力,但是你完全可能只用一种技术——比如电磁脉冲武器或微波炸弹——就能把芯片制约住,从而导致对手整个的信息系统全部崩溃。此外,我们的对手很强大,还在于它有了天基系统支持,这又使其不得不形成对于天气信息系统的依赖,这同样构成其巨大的弱点。太空侦察预警系统,是他们所谓的战略制高点,这个制高点可以说格外脆弱,不光经不起反卫星武器的打击,连报废的卫星碎片撞击它,都有可能使它停转或毁掉。

因此美国可以打萨达姆,可以打卡扎菲,甚至打南联盟都没问题,那是因为这些国家都没有能力与其进行全面的信息对抗或太空对抗。但大国可不同,大国都有这种能力——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都有能力攻击太空系统,他们全都知道美国的软肋和命门在哪里。美军的士兵们一人一个GPS,离开GPS都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一旦让GPS失灵的话,它的士兵能不抓瞎?

所以,美国人真正感到忧虑的是,当它空前强大的时候,发现自己也空前脆弱。而我们还在半道上,没有真切体会到这一点,还以为只要信息化了,就能打胜仗,但实际上信息化的结果就是美国现在这样子:强大与脆弱并存——既然美国已经开始担心,我们为什么不提早转弯呢?这是中国军队现在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我看来,中国军队的转型,最重要的不是武器装备的更新,也不是体制编制的变化,而是军事观念的转型——如果观念不转型,只是亦步亦趋地学习美国,美国有什么我们学什么,美国有什么我们搞什么,就根本不叫转型,叫模仿。

《瞭望东方周刊》:军事观念的转型——你所说的“提早转弯”,具体指什么?

乔良:首先是告别模仿美国式的新军事革命,不去模仿美国正在渐渐走入迷途的武器发展模式,尤其是思维方式,转而寻找到一种新思维方式和新观念。比如说,什么东西最有可能制约对手的信息化系统?想清楚这一点,对手越怕什么,我们就越搞什么,这才是我们要寻找的转型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