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二 大国崛起要有大智慧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对乔良将军的访谈(第9/9页)

其次,未来部队的组合一定要“模块化”,像搭积木一样,部队的编成组合完全视任务而定,海陆空部队一盘棋,不再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这种三军共打高科技游击战的模式,甚至使“联合作战”这种概念都变成了过去时。

比如为了完成某项作战任务,需要海陆空三军协同,一个空军师被两个陆军师使用,海军一支分舰队要为陆军提供航渡,它们之间的组合方式是模块化的,很轻松地契合在一起。不像现在,隶属关系不同,各自归各自指挥,只是由上级单位来协调行动。

部队的组合一旦“模块化”,就会非常灵活。游击战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作战人员在编成上极其灵活,哪有笨重的正规军能打好游击战的?

《瞭望东方周刊》:这对于军队的训练方式,是否也会提出比较高的革新要求?

乔良:没错。发展到一定程度,军种的界限就会被打破甚至消亡。联合作战,不再是把部队生拉硬拽到一起,“拉郎配”地去联合,而是“模块化”。

每一个部队,都将在同一个战争的图版上,成为一种拼图式的板块,把它镶嵌进去,它正好属于这一块;下一张图,它又属于另一块。每一支部队都是开放的,都有与其他军兵种部队对接的“接口”,而且这个接口是标准化的,即插即用。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战争、战役、战斗的拼图。这就需要所有部队把一种非常规作战样式变成一种常规训练,让一支部队完全知道自己如何跟别的部队组合,这是未来军队的发展方向。而且要做到这一点,只是个训练问题,只要有这个意识,实现的时间就不会很长。

美军现在有17支远征军,就是模块化组合的。战斗攻击机专门对地攻击,歼击机掩护它,运输机保障它,预警机为它提供情报指挥,还有卫星系统,组成整个链条的远征大队。它们平常隶属于不同的部队,装备性能各不相同,比如运输机、预警机的速度远不如战斗轰炸机和歼击机,它们之间如何配合,需要反复地磨合。

这就需要先确立理念,形成意识,其次还要有计划地进行组织,其后再按照计划反复训练,训练久了,就会知道将来打仗就照这个样子打。

《瞭望东方周刊》:军队的管理方式,是否也要有相应的变化?

乔良:确实,归根结底这是军队的编制体制要不要军政和军令分开的问题。一个部队总要有它的行政管理系统,可是这个系统如果又要管行政,又要管作战,恐怕是忙不过来的。

美军现在行政和指挥系统已经渐渐分开,一支部队平时有行政归属,但每年会把他们拉到中央司令部按照打仗的方式进行演习训练。训练的时候中央司令部指挥部队,但是部队军官晋升福利之类的行政事务,他们都不管,训练完了回到部队,该晋升的晋升,该有福利的有福利,这就是军政和军令各司其职。这是中国军队未来必须学习的一种指挥方式。

《瞭望东方周刊》:所以军事改革方面学习美国,更应该学习的是管理和思维方式,而不是模仿他们的武器装备。

乔良:没错。美军20世纪70年代从越南撤出之后,可以说是洗心革面,用10多年的时间,完成管理模式的变革,最后才在海湾战争中一鸣惊人。

从越南战场归来的时候,美军是灰溜溜的,抬不起头。所以才痛定思痛,下决心改革。其实美军的改革在此之前,就已被一个人奠基了基础。这个人就是原通用汽车公司老板麦克纳马拉,他担任美国国防部长之后,把美国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和成本核算方式带进了美军,使军队面貌为之大变,节约了大量经费,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效率。

虽然美国人对此也有诟病,有人认为,被麦克纳马拉改造之后,美军更像商业公司,不像军队,但是它确实大大推动了美军的科学管理。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经历过这样的洗礼。其实军队和地方,除了产品不同,本质很相似,都是投入产出的问题,都要考虑投入产出比,最后都要讲成本和效益,在这一点上,军队和企业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所以可以互相学习的东西很多。

《瞭望东方周刊》:其实,你提倡的是学习这种思维方式。

乔良:对。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说过,在一个先进的国家里,军队是最先进的那一部分,而在一个落后的国家里,军队则是最保守的那一部分。

这就是说,如果想让我们的国家走向更加先进的话,军队应该走在最前面,应该在一定程度上领先。美国经过了麦克纳马拉改造之后,锐意进取,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信息技术领域深度开掘,引领潮流,走在了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前面。包括互联网等最新科技成果都是美军率先使用的,航天技术同样如此。当美军越来越有效地把商业模式运用到军队管理中之后,美国企业反过来把军人当成了宝贝。美军的高级将领退休之后,经常会被不同的企业聘请去当董事长、名誉董事长,为什么呢?一方面是要借助他们在军方的人脉,好让军方能够在军购这方面对这些企业有所倾斜。另一方面,更是要借助他们有效的管理经验。这对我们不无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