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谋逆(第7/39页)

“二郎一定在为唐公的犹豫不决而着急吧!”刘文静见李世民久久端着酒碗发呆,看穿了他的心事。

李世民不想再瞒刘文静,点了点头。

“在这鬼地方的这些天,我一直在想唐公!”刘文静收起了脸上惯常的似笑非笑,严肃起来,“我在想,这唐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会不会只是一只软弱的兔子?虽然有各种优势……可又一想,不对,不是的,就凭二郎你,你的父亲唐公也不应该是只软弱的兔子。那他会是什么呢?”

刘文静看着李世民,李世民也看着他。李世民很想知道,在刘文静眼里,父亲是什么。

“是狼!唐公是只狼……”刘文静说完,再次看着李世民。他需要李世民的认同,他为自己用“狼”来比喻李渊而得意,他觉得这比喻恰当极了。

“狡黠,有耐性?”李世民笑着说,“肇仁兄,你是想这么说对吗?”

刘文静没有说话,但却是一副“难道不是吗”的得意表情,摇晃着脑袋。

像狼一样狡黠,聪明,有耐性。达到目的前,隐忍、等待机会,这就是李渊的策略。看似窝囊,其实只是为了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让皇上放松警惕。如果不是父亲一直这么在皇上面前蛰伏,又怎么会得到来太原的机会?

李世民明白这些,刘文静将父亲比喻成“狼”,李世民也是认可的。只是,狼也有打盹的时候,也有因过分谨慎而错失良机的时候,他担心的正是这点。

“唐公来太原之前,一直挖空心思隐藏锋芒,让皇上觉得他是个无能之人,为什么?在任太原留守后,又全力除贼,安民靖边,又是为什么?难道真是为了给皇上除忧?还不是为了把太原打造成自己的根据地?”

刘文静的话不能不让李世民再次对他刮目相看。甚至想,幸好他是自己的人,如若是对手的人,定是个很难对付的敌人。

“何况,依我看,二郎不仅骁勇善战,还能领军打仗,在军事谋略上也丝毫不在唐公之下!且……”刘文静停了一下,继续说,“且……为人豁达,知人善用……”

刘文静的这句话说得意味深长,两个人对视良久,不再说话,但却心照不宣。

“唉!”李世民突然长叹一声道,“肇仁兄啊,虽然咱们是英雄所见略同,可……可我父亲……一定又要说什么时机不到……时机不成熟之类的话!”

李世民说完,将身体靠近刘文静,耳语道:“肇仁兄,说句实话,你觉得时机到了吗?”

这才是李世民这次见刘文静的真正用意,他要逼刘文静出主意,逼刘文静说出怎么让父亲起兵的主意。对于时局的看法,即使刘文静不说,他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比刘文静看得更全面,他现在需要的是能说服父亲起兵的办法。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达到目的,即使是邪恶的方法也在所不惜。

这样的方法,不是李世民想不出来,而是他不能伸头去做。自负的刘文静,中了李世民的计。

“到了!当然到了!此时不到,等待何时?”他瞪大眼睛说,“如今,各地起义军连绵不绝,李密又在围攻洛阳,而那昏庸皇帝呢,居然南巡去了。这不是天大的好机会吗?按我说,以唐公的实力,二郎的本事,只要高举义旗,振臂一呼,那些想起义的,受压迫的百姓,还不争抢着投奔而来?到了那时候,唐公和二郎再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久就能成就帝业了!”

刘文静越说越激动,眼神熠熠生辉。

“肇仁兄啊!真是知己啊!知己啊!”李世民夸张地大叫,再次为刘文静和自己各倒一碗酒,碰了一下后,两个人又是一饮而尽。

“肇仁兄的话正中我意啊!只是……只是……我还担心我父亲……怕他又说时机不到……错失了良机呀!唉!怎么办呢?”

李世民故意又是长叹一声,表示自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等着刘文静接他的话。

刘文静果然急了,说:“二郎放心!这事我想到了。这几天,在这里也没其他事,我就在想怎么说服唐公……我觉得想要说服唐公,有个人最合适!”

李世民心里一阵狂喜,却也假装皱眉道:“有个人……是谁?你怎么知道他能说服我父亲呢?何况,说服……能行吗?”

“此人呀!二郎也认识!和唐公走得很近……”刘文静嘻嘻一笑,附在李世民耳边说,“此人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人!看好吧!就是逼,他也能逼唐公起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