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短命西罗马也能影响欧洲上千年(第12/15页)

亨利三世时,先后罢免三位出自罗马贵族世家的教皇,任命班贝格主教苏特格尔(克莱门斯三世)和图尔主教(列奥九世)为教皇,完全控制了罗马教廷。

因奥托一世及其后裔对主教广泛授予特恩权,故而教界封建主统治广大农村,其领地往往靠近新兴的城市。他们争权夺利,荒淫无度,经营商业,从事高利贷活动,和世俗封建主同流合污。

教士的世俗化,不仅在日耳曼境内如此,法国、意大利等地无不皆然。历任教皇亦穷奢极欲,贪图享受,买卖圣职,无恶不作。教会的道义威信大为降低,对世俗政权的依附则日益加甚。这有利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控制教会,却引起了教会改革,激发了教会的野心,促使他们想通过加强教会组织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而罗马教皇趁机支持教会改革力量,并借以打击世俗皇帝的权力,与世俗皇帝争权。于是,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之争很快变成神圣罗马帝国政治的主要内容,其结局决定着神圣罗马帝国,乃至后来欧洲几百年的走向。

6. 教皇的崛起,让“罗马皇帝”贬值了

在罗马帝国,皇帝是兼任最高主教的,并不存在教皇一职。在西罗马后期,利奥一世因劝退匈奴首领阿提拉,在基督教届的威望暴增,而当时的皇帝瓦伦提尼安三世表现非常懦弱,兼任着大主教的身份却起不到精神领袖的作用。利奥一世众望所归,瓦伦提尼安三世将兼任的大主教之职位授予了他。利奥一世以后,罗马大主教就改称罗马教皇,是罗马基督教的最高领袖,但从法理上讲,还是由皇帝任命。后来,西罗马灭亡,皇帝没有了,但罗马教皇还在,而且形成只有教皇加冕的皇帝才合法的传统。这样,去罗马城加冕,成为诸位以“罗马皇帝”继承人自居的各位国王的追求。

以强大的实力为后盾,查理曼成功加冕,掌握了教皇的任免权,奥托一世也成功加冕,掌握了教皇的任免权。但是,后来随着基督教会的腐化堕落,一部分僧俗封建主从教会内部渐渐兴起改革运动,同时反对世俗封建主控制教会,主张教会独立,反对俗界授职权,出售教会职务,要求调整教会与国家的关系,强调教权高于王权,鼓吹重振教皇权威。罗马教廷对世俗政权干预教会早怀不满,便趁机积极支持教会改革力量,借以打击世俗皇帝的权力。

自教皇列奥九世起,每年都在罗马城召开宗教会议,把决议和教皇指示带到各地,从而提高了教廷的威信。原先帮助履行祈祷任务的红衣主教,逐渐转变成为由强大教会诸侯组成的集团。1058年,教皇尼古拉二世接受主张教会改革的修道士希尔德布兰献策,同意大利南部的诺曼人结盟,对抗德意志皇帝。1059年,罗马教廷在拉太朗教堂举行会议,宣布将选举教皇的大权授予罗马红衣主教,从而排除罗马贵族和德意志皇帝在教皇选举中的影响。这两件事挑起了皇帝和教皇的权力之争。

米兰的僧侣封建主反对教会改革,反对由驻米兰的教皇使节召开宗教会议。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为了维护“罗马皇帝”的权力和权威,也乘机插手教会事务,并打破由教皇主持主教授职仪式的惯例,于1072年把象征主教职位的指环和节杖授予被教皇拒绝承认的、反对改革运动的大主教候选人。这是“罗马皇帝”对教皇的直接反击。

1073年,希尔德布兰当选教皇,称格雷戈里七世,教皇与皇帝的斗争更趋激烈。1075年,格雷戈里七世毫不犹豫地反击“罗马皇帝”,发布《教皇敕令》,宣布禁止君王、贵族行使神职任命权。敕令宣称:“唯有教皇一人具有任免主教的权力”“唯有教皇一人有权制订新的法律”,拥有“决定教区划分和设立新教区的权力”,并声明“教皇有权废黜皇帝”,“一切君王应亲吻教皇的脚”。1075年12月,格雷戈里七世警告干预米兰大主教席位的亨利四世,如果他不服从教皇命令,将受到逐出教会的惩罚。

亨利四世把教皇的行动看作是公开的宣战。他毫不示弱,1076年1月在沃尔姆斯召集德意志主教会议,指控格雷戈里七世靠狡猾手段和金钱拉拢爬上了教皇宝座,滥用权力,荒淫放荡等。亨利四世宣布废黜教皇格雷戈里七世。但是,亨利四世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沃尔姆斯宗教会议的决议并未能使教皇格雷戈里七世下台。

相反地,格雷戈里七世在同年耶稣复活节前四旬斋期间召开的宗教会议上,利用当时德意志局势不稳,发布敕令,废黜亨利四世,将其革除教籍,解除臣民对皇帝效忠的誓约。德意志诸侯反对派立即作为罗马教廷的同盟者,开始反对德意志皇权。1076年夏,士瓦本公爵鲁道夫、巴伐利亚公爵韦尔夫和克恩滕公爵贝特霍尔德等在乌尔姆集会,商讨选举一位新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