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疑案迷踪(第16/19页)

他人的证词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验证”陈德的口供,但是如此大案,仅为一失业厨役独自所为,仍不免令人生疑。所以嘉庆又谕令添派九卿、科道会同审办。

从二十三至二十四日,会审诸臣共同审讯,并对陈德加重用刑,“将该犯掌嘴二十,板责三十,并加刑夹,收至四分。该犯供词与前几日无异。复再三推鞫,坚供实无同谋、主使之人。”会审诸臣一筹莫展。正当进退两难之际,他们突然于二十四日接到了嘉庆的谕旨,命令就此停止审讯,立即结案:

“诸臣见此等逆犯,义愤自不容已,必欲穷究主使何人,同谋何人,有无党羽,反复究诘,悉心讯问,忠君为国之忱,必应如是……然朕为天下共主,以诚心御下,毫无猜忌,此中外所共知共见者。八年以来,虽无仁政及民,然亦不敢妄行诛戮。既不妄杀,有何仇怨?举朝臣工,皆同朕之兄弟子侄至亲骨肉,朕又何忍令凶犯扳扯?况实无疑忌之人乎?总之,天下之大,何所不有,譬如猘犬噬人,原无主使,鸱枭食母,岂有同谋?若一味刑求,反肆狂吠,所言之人,如何存活。即不究问,终是疑团,所损者大矣。朕所惭惧者,风化不行,必有失德,始有此警予之事。当谨身修德勤政爱民,自省己咎。”

当天,诸臣拟定将陈德凌迟处死,二子一并绞决,其岳母年已八十,免议。房主黄五福杖一百,徒三年。

至此,这场轰动朝野的行刺皇帝案,在审理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宣告结案。但陈德真的没人指使吗?嘉庆为什么不深究而草草结案?最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的有两件事:一是嘉庆初年扳倒了在乾隆朝权倾朝野的和珅,白绫赐死,但和珅党羽众多,陈德是否是和珅党羽派来的刺客?二是嘉庆元年到九年,清廷几乎动用了全国所能动用的兵力,耗费了二万万两白银的代价才将白莲教起义镇压下去,陈德是否是前来报复的白莲教余党?

第一种可能,野史曾言,自嘉庆赐死和珅后,宫中发生了多次嘉庆险遭暗算的事。一次,近侍奉茶,嘉庆帝未及饮用,因故离去,一名小内侍将茶撤下喝了,立刻毙命。陈德案件发生以前,社会上已经有和珅党羽欲谋害皇帝的传说。现在,行刺皇帝的事件真的发生了,那些与和珅有关系、但已经被嘉庆网开一面、“悉不深究”的官员肯定惶惶不可终日,生怕嘉庆借助此案“秋后算账”。从陈德的口供中我们知道,他曾在不少富豪、官宦人家当差,甚至和宫里也有一些关联。严刑逼供之下,如果陈德随意说出几个人名来,很可能再引发一场政治风波。所以,嘉庆在要求结案的谕旨中特别点明“实无疑忌之人”,也是为了稳定人心,表明自己实无“秋后算账”的打算。

第二种可能,如野史所言,陈德是位武艺超群的武林中人,一腿能扫断深埋于地的十二根木桩,有可能是民间秘密会社(尤其是白莲教)派来的刺客。从陈德在刺杀嘉庆时以一敌六,尚能伤及大内侍卫的情形推测,应当是有一定武功的,甚至可算是武功高强,似乎不像是个谋生无门、贫困潦倒的穷汉。野史所言并非毫无根据,白莲教起义历时九年,嘉庆九年才被全部镇压下去,到陈德案件发生的嘉庆八年,朝廷为镇压起义所耗费的财力、物力甚巨,已经为此疲惫不堪,哪怕是白莲教行刺圣驾的事,嘉庆也想息事宁人,不加深究。

“癸酉之变”

陈德事件后十年,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紫禁城内又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两股乔装改扮的天理教徒武装分别从东华门和西华门攻入紫禁城,一直打到离乾清门不远的隆宗门外,甚至有几个天理教徒已经翻上了宫墙,几乎要进入内廷。天理教徒的这次行动,最终虽然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嘉庆本人当时也不在现场,但对他的心理打击无疑是前所未有的。

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日早上,约一百个天理教徒伪装成向宫内送东西的商贩挑夫,三三两两地靠近戒备森严的东华门。人还没有聚齐,突然发生了一个意外,有几个教徒与往宫中送煤的人因争道发生了争执,推推搡搡的时候,有一个教徒不小心露出了藏掖在身上的利刃,被守门军士看见,急忙关上宫门。说时迟那时快,为首的教徒陈爽立即抽出藏刀,率众向门内冲去。但已经太迟了,成功冲入门内的只有陈爽等十几数人,其他大部分则被挡在了门外,四处逃散。这十几个冲进宫内的教徒在内应太监刘得财、刘金的引导下,直奔协和门而来。由于人数太少,他们在与护军进行一番激烈的战斗后,大部分被杀,幸存的被迫藏匿在宫内的各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