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疑案迷踪(第17/19页)

几乎与此同时,聚集在西华门外的以陈文魁为首的五六十个教徒在内应太监杨进忠等人的接应下,全部进入宫内,反闭宫门。他们打着“大明天顺”“顺天保民”的小白旗,由太监高广福等引路,在杀死一些护卫后,一直冲到离内廷不远的隆宗门外。此时隆宗门已关闭,有几个教徒由矮房翻上宫墙,窥视内廷,并沿墙头向养心殿方向移动。正在养心殿读书的皇次子绵宁(即后来的道光皇帝)闻讯后迅速取出撒袋、鸟枪和腰刀迎战。他用鸟枪击毙了两名爬上宫墙的教徒,吓阻了教徒们的攻势。礼亲王昭梿、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闻变后,也率禁兵自神武门入卫。随后,临时调来的千余名火器营官兵也赶至隆宗门下,与教徒们展开了激战。教徒们虽然拼死抵御,但终因力量悬殊、寡不敌众而被打散。除了个别跳墙逃出宫去外,其他的也藏匿于宫内各处。

九月十六、十七两日,清军搜出藏匿在宫内的30多个天理教徒。又于十七日逮捕了坐镇大兴黄村指挥的天理教首领林清。

事件发生的当天,紫禁城的主人嘉庆皇帝刚好不在宫中,而是正在从避暑山庄回京的途中,本打算拜谒一下清东陵。九月十六日,驻跸京东远郊白涧行宫的嘉庆收到了皇子绵宁发来的第一份“六百里加急”,得知紫禁城正在发生变乱,但具体情况不明。正在犹豫是否回京的时候,又收到了第二份“六百里加急”,得知大事已定,才松了一口气,决定取消谒陵计划,马上回京。九月十七日,嘉庆在行宫下了一道沉重的《罪己诏》,十九日回到紫禁城。二十三日,嘉庆亲至中南海丰泽园,当堂审讯了林清等人。

林清,京南大兴县宋家庄(今北京大兴区黄村镇宋庄村)人。年轻时当过药铺学徒、官衙佣役和运粮船夫。大约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加入流行于京畿地区的白洋(阳)教,后又加入八卦教中的“坎”卦教。起初,他参加坎卦教只是“希图敛钱”,后因“会说话”,被教众们推举为掌卦教首。经过几年努力,他吸收了京畿地区的青阳教、红阳教和大乘教,初步统一了各教,实力大增,胃口也越来越大。他认为“八卦总该归一”,进一步把视线转向了教徒众多的河南、山东等地,试图实现八卦教的统一。他与河南滑县的“震”卦头目李文成和山东德州“离”卦头目冯克善取得了联系,并多次至滑县与他们举行秘密会谈。三人结成了“刎颈之交”,并达成了“八卦归一”的协议:林清主“坎”卦,总领八卦,称“天皇”;李文成主“震”卦,并管领“坎”卦以外的七卦,称“地皇”;冯克善为“人皇”(一说冯克善为“地皇”,李文成为“人皇”)。他们还约分土地,“(林)清取直隶,李(文成)得河南,冯(克善)割山东”。林清、李文成、冯克善三股势力联合后,改名为“天理教”,约定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闰八月中秋节)以“奉天开道”为旗号、以“得胜”为暗号,同时发动反清起义。

嘉庆十八年八月,由于河南天理教徒动静太大,起义机密泄漏,李文成等首领相继被捕下狱。滑县教徒为营救李文成,聚集3000人,于九月七日提前发动了起义。他们杀死知县,救出李文成,占领了滑县县城。李文成在滑县“开帅府、设羽帐”,树起了“大明天顺李真主”的大旗。在当时的通讯条件下,远在北京大兴的林清可能对此一无所知,也可能迷信九月十五日(闰八月十五日)这个“八月中秋,中秋八月,黄花满地”是个好日子,依然决定按预定计划于那一天起事,于是就发生了前面所述的那一场惊变。

事后,林清被凌迟处死。300多名天理教徒及其家属也被分别处以死刑、流徙和发配为奴的刑罚。河南李文成的起义军也于十一月初被镇压下去,李文成自焚而死。冯克善于同年十一月十九日在河北献县被捕,押至京师磔死。

两次刺杀的关联

与陈德的孤立事件不同,“癸酉之变”是天理教首领领导的有组织、有计划、以推翻清朝统治为目标的反清起义的组成部分。在这一事变中,被视为“固若金汤”的紫禁城居然被几十名手持大刀短刃的天理教徒一拥而进,搅得不得安宁,真是“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充分暴露了清朝统治的腐朽、没落。对清朝统治者来说,可能是自清初平定“三藩之乱”以来最可怕的一场变乱。从清代全史的视角来看,这场变乱是嘉庆初年到嘉庆九年川楚陕甘豫五省白莲教起义和嘉庆十年陈德事件的延续,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正如后人所指出的:“自是之后,清廷纲纪之弛废,臣僚之冗劣,人心之不附,兵力之已衰,悉暴无遗……故是役为有清一代兴亡之关键。”(铁庵《林清之变》)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天理教的余众依然分散、潜伏在各个地方,这些余众及其后人与清末的义和拳乃至辛亥革命期间的秘密会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最终将清朝送上了灭亡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