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 远东地区的古典时代(第4/8页)

笈多王朝?就这样几个世纪过去了,大约到了公元4—5世纪,印度的一位帝王建立了新王朝,这就是著名的笈多王朝。笈多王朝重新统一了阿育王时期的领土。印度进入了历史上被世人称颂的著名的“黄金时代”。笈多王朝期间,出现了许多十分精美的印度雕刻。5世纪的美术家们的壁画杰作被称为“历史上最美的艺术”。当时,印度致力于促进科学发展,像数学、天文学之类学科,渐渐被人们所熟悉。此时期印度的成就远不止如此,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留下了诸多不朽诗篇。从以上这些方面来说,这个时期的印度不愧是一个古典的时代。

梵文的复兴?说此时期是印度的古典时代,因为这个时期印度文化的昌盛、古梵文的复兴,和印度教派中的古婆罗门教的恢复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印度本土发源的佛教却渐渐失去了人们的信仰与崇拜,慢慢地已无立足之地,最后,逐渐消亡。但是,在公元67年(大概在此时),佛教传入中国,并在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佛教在日本、中亚、西亚、缅甸、锡兰等国家和地区也占据重要的位置。佛教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宗教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也归功于此。

三、印度的黑暗时代

对印度造成最大威胁的入侵者和破坏者便是匈奴,也就是突厥即鞑靼诸部落。匈奴曾经给亚洲的许多地区和欧洲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时候,匈奴已经雄霸中亚。不仅如此,在公元5世纪中叶的时候,匈奴最著名的领袖阿提拉率领军队侵占欧洲,整个欧洲遭到蹂躏。匈奴也有“白匈奴”与“黑匈奴”的区别,但是对于这两个名词的解释,仍然存在着疑惑。匈奴的入侵使得印度历史上伟大的笈多帝国从此一蹶不振。印度的“黄金时代”在这个阴影的笼罩之下逐渐走向没落。最终,公元6世纪初期,笈多王朝的统治破灭了。

从6世纪到14世纪,在地理上来讲印度是一片广阔的土地。在政治上,它分裂为无数的小王国。长期的战争使广阔的土地变得支离破碎。这段悲惨的历史时代持续了八个世纪,让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陷入了无边的黑暗,被称为印度历史上的“黑暗时期”。印度看上去很富裕,但对于外来的入侵却毫无抵抗能力,处在痛苦和衰弱交织的深渊中。它似乎在寻找机会,一直在历史的道路上奔跑,但是却被命运之手屡屡阻挠。穆斯林在14世纪进入了支离破碎的印度,成为了印度的主宰,征服了整个印度。关于穆斯林,我们在后面的几章会有详细了解。

第12章 中国的智者

中国和印度相同,实行类似于“闭关锁国”的政策,限制与地中海地区的往来,有时没有丝毫往来的迹象,但还没有达到完全隔绝的地步。虽然中国与地中海之间有小亚细亚作为屏障的阻隔,但思想与发明仍在缓慢地传播与交流。比如关于铁的利用。经过几个世纪,小亚细亚的赫梯人才把从地中海地区传过来的冶炼铁器的技术传到中国。但是,没过多久,中国人已经能够冶炼出大量的生铁,并传入罗马。埃及人早在石雕艺术传入印度的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雕刻石像了,石雕艺术后来又随佛教(可能是第一次)传入了中国。由于字母很晚才传入印度,所以它并未传入中国。等到后来字母传入中国,这时已为时过晚。中国人不可能放弃自己优美的语言,何况汉语由无数有形状和具体含义的符号构成,是一套极其复杂,而且学起来又十分困难的文字体系。

东方和西方?古代的近东与远东地区在科学、信仰、思想等方面一直进行着交流,虽然不是太频繁。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的本性和兴趣十分相似。关于这一点,基普林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他认为:东方世界是东方世界,西方地区是西方地区,两者之间既不会相交也不会重合。不论是生活在东方的人们还是生活在西方的人们,在面对永恒时,他们的本质仍然还是人类。我前面提到的佛陀思想类似于斯多噶派的哲学思想,这种相似的思想在人类的历史中并不少见。毫无疑问,这种相似同样也会在中国见到。

其实,在人类以往的历史中,东方与西方早已相交相会、相互作用,不知不觉间已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一、老子和孔子

老子?现在,我们通常只从伟大事物的相似性考虑,而往往忽略其中的细节差异。因此,我们总是认为,诞生于公元前604年的老子就是中国的乔达摩·佛陀。老子就是中国的“老哲学家”。老子原名李耳。他和乔达摩·佛陀一样,以标准的生活之“道”或“规律”训导世人。他的训示思想与佛教思想、斯多噶派的思想几乎相同。他们都认为,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欲望,才能得到快乐。但是老子的思想比佛陀早了五十年,更比斯多噶派的芝诺早了二百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