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分等分类三题之一:“比秩”与“宦皇帝者”(第15/18页)

(38)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32页以下;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8页以下。

(39)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教育,包括这样一个阶段:把儿子送进贵主(或著名牧师)的宫馆之中,以修得骑士教养。贵主一般是父亲的主人,即上级封主。在这时候,这位少年就成为一名“侍者”和“随从”,而列于下级家人之列了,直到他21岁被授予骑士爵号为止。这种制度,也与君主取其臣仆之子为“质押”的做法,存在着渊源关系。参看格莱夫斯:《中世教育史》,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第95-98页;R.F.Butts:《西洋教育史》,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2年版,第262-263页;王天一、夏之莲等:《外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81-82页;滕大春主编:《外国教育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9页以下;李淑华:《外国教育简史》,江西高校出版社2000年版,第48-49页;阎照祥:《英国贵族史》,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8页以下;倪世光:《西欧中世纪骑士的生活》,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7页以下;倪世光:《中世纪骑士制度探究》,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90页以下。

(40)参看赵立行、于伟:《中世纪西欧骑士的典雅爱情》,《世界历史》2001年第4期;朱伟奇:《中世纪骑士精神》,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06页以下。

(41)《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4页。

(42)参看徐珂:《清稗类钞·称谓类·奴才》,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5册第2171-2172页;陈垣:《释奴才》,收入《陈垣史学论著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03页以下。按,满语中的“臣”(amban)本为“大人”之意,指村中重要之人,参看江桥:《满文“君”、“臣”、“人”类词汇初释》,收入朱诚如主编:《庆贺王锺翰教授九十华诞:清史论集》,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版,第527页。华夏早期的“臣”本来也是“臣妾”之“臣”,与奴才相当,后来逐渐变尊贵了;满语或清朝的“臣”与华夏王朝后来的“臣”相当,而与“奴才”一词的色彩相当不同。又,欧洲中世纪的“封臣”(vassal)一词,最初指地位低下的男仆,后来作为主人的武装随从,成了一个尊贵的称呼了,“一个从奴隶制底层社会产生的名词竟逐步上升到一个荣耀的地位。”参看布洛克:《封建社会》,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95年版,第238页;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上册第245-246页。

(43)参看杨宽:《我国古代大学的特点及其起源》,收入《古史新探》,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97页;朱启新:《从铜器铭文看西周教育》,《教育研究》1984年第3期;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第1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71页以下。

(44)刘师培:《论古代人民以尚武立国》,收入《刘师培辛亥前文选》,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357页以下。

(45)参看邱明正、于文杰:《中国文化通志·教化与礼仪·美育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4页以下;郭齐家:《中国古代学校》,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28页以下;俞启定、施克灿:《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1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76页以下;黄仁贤:《中国教育管理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3页以下。

(46)布洛克:《封建社会》,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95年版,第431页;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下册第489页。当然,骑士们在13世纪也开始学习文学与礼仪,绅士化了。参看朱孝远:《中世纪欧洲贵族》,广东人民出版社、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90-93页。

(47)王天一、夏之莲等:《外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上册第26-27页;博伊德·金:《西方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2页以下;滕大春主编:《外国教育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册第148页以下;李淑华:《外国教育简史》,江西高校出版社2000年版,第17页。

(48)库朗热:《古代城邦:古希腊罗马祭祀、权利和政制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2-213页。正如柏拉图所说:“教育对每个母亲的儿子都是强制性的。”《柏拉图全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卷第562页。

(49)《礼记·燕义》:“庶子官职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掌其戒令,与其教治,别其等,正其位。”庶子所掌“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之“卒”,应即《周礼·诸子》“掌国子之倅”之“倅”。《逸周书·籴匡解》“余子倅运”句,黄怀信先生释“倅”为“副”。见其《逸周书校补注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1页。所据当为孔晁、朱右曾说,参看黄怀信、张懋镕、田旭东:《逸周书汇校集注》所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86页。似非。“余子倅运”,即编制起来而承担运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