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灵壁之围(第9/12页)

“是。”顾峤当即抱拳退出。

关外行诱敌之计的蜀兵谩骂不绝,谢粲纵是深明其间另有图谋,但少年心性、血气方刚,心中仍觉难以忍受。正竭力压抑着怒火时,不妨城楼上的一位箭手手指未稳,一箭离弦而出,弓箭雨天受潮,箭影于雨雾下并未射远,飘摇直坠,落入关外深涧。蜀兵因此无不放声大笑,讥讽嘲弄,愈发无状。谢粲冷笑不已,抚弄着背上箭囊的手指已在震怒中微微发颤。

站于他身旁一直声息悄静的萧少卿于终于轻笑出声:“敢嘲我军弓箭无力?七郎。”

“在。”

“你的长御弓呢?”

“正等元帅的吩咐,蠢蠢欲动呢。”谢粲朗声笑道,取了沐狄双手所捧的数百斤玄铁沉弓,引箭满弦,一箭飞出,铿然一声,射落为首一佐将。

相距一里之外,雨雾之下,箭术竟是如此精准!

萧少卿低声道了句“好”。谢粲难得承他夸赞,得意之下,又摸出五支羽箭,见萧少卿并无阻拦之意,便索性凭着勃起妄升的杀意,箭箭射落蜀兵,绝无虚发。城楼上诸士卒纷纷呼喝起来,连带夹关两壁上也荡出无数喝彩声。

“右卫将军!右卫将军!”

忽起的巍巍欢喝似天际滔河,直扑而下,一波胜似一波。谢粲于这般的欢腾中顿生飘然,待转过头望向城关两侧,却见绝壁上的林木间无数旗帜飞舞,雪白的甲衣立于青郁山岭中,彼连相接,似无垠的流云。

谢粲目瞪口呆:“哪里来这么多的士兵?”

蜀兵更是觉得触目惊心,失色愣神一霎,忙拍马逃回十里外的阵中。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蜀军再退关外五里。

“又退兵!”谢粲拍掌大笑,“如此的进进退退,士气再盛,也不经如此折腾!”欢喜时仍不忘请教萧少卿,“少卿大哥,我们可是来了援军?有多少人马?”

“疑兵之计而已,”萧少卿漫不经心道,“援军是有,尚未到达。”不等谢粲再问,他揉着额叹了口气,“如今总算是可以坐下来喝口茶,小憩片刻了。”他淡然转身,再不管关外形势,也不顾谢粲满心的疑惑,下了城楼,遇见回程复命的顾峤,吩咐道:“传令全军,未时之前于营中休憩养神,未时之后,饱餐出师!”

“是!”

过了午时,雨势渐小,山间雾气不减,天色仍是晦昧不明。被方才一阵排山倒海的呼喝所震慑,兼斥候也捉摸不清石夔关里东朝究竟有多少人马,南蜀小将夏侯雍又受淳于岧派来的副将牵制,只得按兵不动,另派人回孟津请援。

淳于岧眼下并无夺取石夔关的心思,一面敷衍夏侯雍,一面急遣哨兵请祖偃渡江压阵。迫在眉睫的一场战事就此受阻,山野似恢复了往日的静谧平和,然而悄然的杀意却是风起云涌,藏于迷离雨雾下,不见声色地侵蚀人心。

未时,颜谟领着五千士卒于紫桑悄无声息潜入南蜀,飞鸽带着密信传至石夔关时,谢粲正一脸不甘地立于帅帐间,忿忿道:“要我出战当然行!即便只有两千骑兵对阵南蜀,我也无惧!可元帅却仅要我虚晃一枪便不战而逃,那不是成了让天下人嘲笑的懦夫了?”

“小侯爷……”顾峤忍不住起身想劝,却被萧少卿扬手止住。

萧少卿看过信鸽带来的密函,对帐中诸将道:“颜将军已领着五千劲卒潜入益宁城外的山脉,祖偃大军已在筹备战舰,半个时辰之后,即将渡河。我们这边的战事也不可延迟了,必须与颜谟前后呼应,方不至于惨败。”

诸将均道“是”。萧少卿转眸看着谢粲:“我最后问你一遍,你愿不愿领两千骑兵为先锋?”

谢粲小声辩驳道:“这不是先锋,先锋不战而逃,算什么先锋……”

“我只问你,愿,还是不愿?”萧少卿厉喝道。

谢粲咬了咬唇,目光倔强,一脸不服:“我为何不能与夏侯雍堂然对敌?为何要佯败而逃?”

“你倒觉得委屈了?”萧少卿冷笑道,“我军如今不过八千人众,给你前去对敌的两千骑兵为最精悍善战的士卒,但你们要面对的,却是两万蜀兵。以一挡十,即便你与夏侯雍对敌不败,你成了勇者,那两千士卒对着如狼似虎、断续不绝的蜀兵,又该如何活命?”

谢粲垂首不语,萧少卿透出口气,放平了声音道:“何况昨日全军弃守孟津撤至石夔关全因你一念之私烧了粮草,从而惊动了蜀军所致。你昨夜说的戴罪立功,便是这般的行为?斩你的头我没什么可惜,只可怜你的阿姐,要是让她知道自己的弟弟是这般的任性坏事,该如何伤心,你想过没有?”

阿姐?谢粲身子一颤,脸庞渐渐透出青白之色来,抬起双眸望着萧少卿,半晌,方慢慢启唇:“末将——”他咬紧牙关,屈膝而拜,“末将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