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社会主义在中国(第6/11页)

王若水在《没有结束的求索》一文中说:“我不是列宁主义者。”他说:“马克思主义中还有一些宝贵的东西,而这恰恰是官方所否定的。我不自居为正统,我主张对马克思主义加以修正。我所主张的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批判的、人道主义的。”“我要用社会主义的实践来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时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批判社会主义的实践。”15王若水认为,马克思主张的废除私有财产不能成立,把社会问题的根源归结到私有经济也是站不住的。王若水还指出,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由是社会主义的精义。

工若水这些理论主张,正是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

胡绳等老一代共产党人质疑斯大林、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演进,一批老共产党人对斯大林、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模式进行反思,提出质疑,推动人们重新思考社会主义,扩大了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指出,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强力推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及“人民公社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是民粹主义,在全国理论界引起巨大反响和争议。

胡绳在《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原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一文中提出了这个问题。

什么是民粹主义?胡绳说,主张不经过资本主义,直接从小农经济发展到社会主义,就是民粹主义。民粹主义名为憎恶资本主义,实际上害怕和躲避资本主义。

胡绳说,原来中共党内决定从1949年起,用十几年时间搞建设做准备,再过渡到社会主义。但毛泽东匆匆忙忙于1953年就发动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叫“穷过渡”,是依靠政权力量人为促成。胡绳在文章中说:“这种穷过渡的思想,当然只能使人联想到民粹主义。”另外,1958年全部农村都跃进到了人民公社化,并称人民公社是进入共产主义的“金桥”。胡绳说,当时农业生产力并没有任何显著提高,国家的工业化正在发端的时候,认为从人民公社就能够进入共产主义,这是什么思想?只能说这种思想在实质上属于民粹主义的范畴。胡绳还指出毛泽东在“文革”中的“割资本主义尾巴”以及打倒“走资派”等种种斥责和声讨资本主义的行径也是民粹主义。

胡绳把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实践定位为民粹主义,引起了左派的责难和批判,但启发了党内外思考。民粹社会主义显然是社会主义的扭曲和变形,其结果是离共同富裕的目标越来越远,这是毛泽东执政时期人所共知的事实。

原任贵州省委书记的朱厚泽于1985年至1987年初担任中宣部长。他在1986年发表的“三宽”讲话,经媒体广泛报道,引起巨大反响。三宽即宽容、宽厚、宽松。

朱厚泽在1986年召开的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讲话说:对于与我们原来的想法不大一致的思想观点,是不是可以采取宽容一点的态度;对待有不同意见的同志,是不是可以宽厚一点;整个空气、环境,是不是可以搞得宽松,有弹性一点。完全刚性的东西是比较容易断裂的,它不能抗冲击,而社会生活中的冲击随时都会有,会从各个方面来。有一点弹性、柔性,不但有利于发展,也有利于抗冲击。多少带有一点弹性、柔性,对于处理我们思想文化问题,经济政治问题,小至家庭、夫妻、父子、母女,大至国家大事,民族关系,都会好一点。

他的口气是商量的,但是针对的是控制过严的刚性体制,因此十分敏感。显然,朱厚泽要求社会主义应该更加民主,更多自由。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前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李锐著《庐山会议实录》后来多次再版,是公认的传世之作。李锐先后出版《早年毛泽东》、《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等多部著作,是著名的毛泽东研究专家。《庐山会议实录》是迄今为止有关这一重大事件最具权威性的历史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李锐以亲身经历者身份,令人信服地阐释了毛泽东在1959年庐山会上严重的左倾错误,以及毛泽东的专制主义给党内造成的危害。在书中,李锐评述了毛泽东的乌托邦社会主义思想的来龙去脉,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毛泽东模式给中国社会主义事业造成的挫折。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宋晓梦著《李锐其人》一书(第375页)说,李锐要求深入展开对毛泽东晚年的研究。李锐说:“研究毛泽东晚年实践和毛泽东晚期思想,这件事在今天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这应当是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的一个大题目……我们说开放,说改革,开放什么?改革什么?我以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毛泽东晚期思想指导下长期形成的封闭状态下开放,就是改革毛泽东晚年定型的一些既定的政治经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