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穷死是罪过(第3/8页)

第三、要学讲话,这不能太急需慢上学。

至于睡觉时间最多只能睡六小时就足够了。

3月29日

今天发了工资,领了365元,还了50元账还有300元,要买手表,要买衣服,要买日用品,哪还有钱剩余……夏天来了,一件衣服也没有……至于手表必须得买,没有手表,不能准确地更好地利用时间。

至于寄钱回家更不可能了,下个月发工资去报读速记文秘函授大学,我一定要拿到一个大学毕业证,我来广东绝不是为了挣这二三百块钱一月……这只是我暂时的落脚点,这绝不是我的永留之地。

没有人会理解我,我也不需要别人来理解我。

我尽可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罢!

5月22日

很多人都说我变了,我不知道我自己到底变了没有……我现在沉默了许多,再也没有以前那么爱笑了,有时笑也是极勉强的笑,有时我觉得我自己麻木了“麻木”,麻木不是不是!但我实在不知道该找个什么词来形容现在的我。

反正,我好累,好累,真的,真的,觉得好累。

不管是身体还是精神都感到好累,这样太累、太累,不要这样过了。

不要这样过了,再也不要这样过。

再也不要那样过。

究竟我该怎样过?

即使春明计划在打工界出人头地,在信里她还是努力表现出一个传统的女儿的样子。

妈妈,我给您织了一件毛衣……如果我不织毛衣的话,我可以用一天的时间看很多的书,但是,妈妈,有时我都想:我宁可做一个妈妈的乖女儿,做一个有孝心的女儿,甚至可以丢开那些我非常想看的书。

妈妈,我把我对您的爱全部织进了毛衣中……妈妈,记得在家的时候,您总是说人家的女儿多么多么的会织毛衣,你永远也没那个常心。而如今,您看您的女儿也不是会织吗?要记住,您的女儿永远不会比别人笨!

家人的期望压迫着她。农村来的女孩尤其能感到来自家庭的压力。如果她们进步得不够迅速,父母会催她们回家结婚。

终于收到了家里的一封来信……能给我写信的除了爸爸,还有谁呢?妈妈甚至连一句话也没有,说妈妈挂念我……上次那封信还附上了一句话,要我不要在外交男朋友。虽然仅此一句也使我高兴,就仿佛妈妈站在我身边在教我一样。

我是多么想把心中的话向妈妈倾吐一番,然而不能,妈妈!我的妈妈,你为什么是一个文盲,你是个文盲也没关系,你为什么连封信也不会写,你不会写信也没关系,只要你会写几个字也行,你把你要说的话乱写几个字拼起来,我也会理解你的心思。

妈妈,我知道你有很多的话要对我说,只是爸爸没有写出来……爸爸妈妈,看来我们之间是无法沟通的了,你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也不会明白女儿心里真正所想的,也许您们所想的是我已经找到了我理想的厂了,有三百多块钱一个月,以为我再也不会跳厂,您们的要求也许是再也不要跳厂了,在这个厂好好做两年再回家结婚,再像农村所有女孩子那样成一个家,然而这些都不是我想的……

我要在广东闯出一番天地来……我的计划是:

第一、去读函授大学

第二、学会讲广东话

第三、一无所有,一事无成,决不结婚。

在东莞的头三年,春明没有回过一次家。她告诉朋友们工厂放假的时间太短了,但是在日记里她写道:有谁知道,我为什么不回家过年?最主要的原因,我实在不想浪费时间。因为,我要读书!她也没听妈妈的叮嘱,给车间里一个帅哥写了情书。工作的地方,男孩子很少见,长相不错的更是引人瞩目,有许多女孩子追。这个男孩对春明没感觉,还把春明给他的情书传给别人看。

流水线上工作半年后,春明得知工厂在内部招聘文员,她写了一封信给部门领导,表示她有意应聘。老板听说过春明倒追男生的名声,下令将她调到另一个部门。但是他的命令不知怎么被会错了意,春明反而当上文员。之后她表现得不错,老板也改变了对她的看法。新工作一个月三百块钱——这是春明一年前月薪的三倍。

打工女孩的故事有某些共性。刚来城市的时候总归有些稀里糊涂、摸不着头脑,也常常有这样那样坑蒙拐骗的情节。姑娘总说她们是一个人出来的,虽然事实上她们通常是跟别人一道来的;她们只是觉着孤独。她们会很快就忘了工厂的名字,但是对一些特定的日子却记得很牢,比如离家的日子,或是永远离开一家烂厂的日子。工厂是做什么的从来都不重要;关键是那份工带来的艰难或机遇。打工女孩的命运转折点永远是她向老板发难的时候。那一刻她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从人群中脱颖而出,迫使这个世界将她视为独立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