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第4/7页)

就这样,这位小财主两次利用了忽悠的杠杆,先是CCTV广告「标王」的杠杆,其后是中国政府官员虚荣之心的杠杆,四两拨千斤地获得了两亿人民币。然后他继续忽悠,把自己忽悠成了全国著名的企业家。

忽悠的故事正在接踵而至,我继续讲述。先讲群众如何忽悠政府的两个故事,再讲政府如何忽悠群众的两个故事。

我已经在前面阐述了忽悠里的杠杆作用,对于中国社会里最为普通的群众来说,他们没有想成为权贵的野心,也不梦想自己会一夜暴富,他们知足常乐。所以当他们忽悠政府的时候,杠杆作用也就是四两拨千斤,小获成功就会满心欢喜。而且他们忽悠时,总是在自己身上寻找忽悠的杠杆。因为他们没有地位显赫的亲友,也没有广泛的社会关系,他们在生活里只有家庭和婚姻,所以就常常拿自己的家庭和婚姻作为忽悠的杠杆。我下面要讲述的群众忽悠政府的两个故事,都是利用自己的婚姻作为忽悠的杠杆。

大约在三年前,某城市教育局为了提高本地的教师质量,从而让本市的高中毕业生在全国的高考里更具竞争力,推出了一项举措,就是全市的中学教师都要参加教师资质考试。合格的可以继续从事教育工作,不合格的被淘汰出局。与此同时,教育局本着人道主义的立场,考虑到有些教师因为丧偶或者离婚后,单独一人带着孩子,既要忙于教学工作,又要照顾孩子,生活十分艰辛,所以在推出这顶举措时另行规定:丧偶和离婚后带有孩子的教师免考。

自从我的儿子升入中学以后,我才体会到中国教育体制里考试的残酷性。我的儿子几乎每天都在应付考试,什么早读练习、统练、小考、月考,还有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中国中学里的考试名目繁多,中学生从跨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被训练成一台台考试机器。可是这些每天都在训练学生如何考试的教师们,突然间自己也要面对考试了,个个惊慌起来,还没有跨进考场,我想这些教师们的双腿可能已经发软。

然后,这个规模不大的城市里的教师们开始了大规模的忽悠行动。丧偶和离婚后带有孩子的教师可以免除考试的规定,让这些教师们充分利用起自己婚姻的杠杆,来忽悠教育局的教师资质考试。他们纷纷去办理离婚手续,用假离婚来逃脱教师资质考试。等到考试结束以后,再去办理复婚手续。当地的市民看到这些教师们戏剧性的离婚和复婚,以此来忽悠政府时,发出了由衷的赞扬,他们互相说:「这就是群众的智慧。」

无论是在街道上,还是在学校里,这些教师们见面后,第一句话就是打听对方离婚了没有?于是,这座小城市流行起了这样的见面问候语:「你离婚了吗?」

最终参加教师资质考试的不足百分之三十,而且这里面大多是未婚的教师,或者是已婚后还没有孩子的教师,当然也有一些自信能够通过考试的教师。考试结束以后,大规模的复婚行动开始了,教师们每天的见面问候语也改成了:「你复婚了吗?」

另外一个群众利用婚姻杠杆来忽悠政府的故事发生在农村,这是中国城市化进程里屡见不鲜的事例。

中国长期以来有着严格的户籍制度,城镇户口和农业户口。一九八0年代起,中国的城市迅速扩张以后,城市周边大量的农村土地被政府征用,农民的户口从农业转成非农业,中国简称为「农转非」。农民们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失去了他们几代居住的房屋。作为赔偿农民的原有住房被拆除的损失,政府将农民们迁往城里新建的楼房里居住。

每一位迁往城市居住的农民应该获得多少面积的赔偿,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计算过程。与农民原来的住房面积有关,也与家庭人口的多少有关,最重要的是和婚姻有关。于是,结婚和离婚,再结婚再离婚成为了很多农民忽悠政府的杠杆。

几年前,中国西南地区某镇农民们的土地被征用以后,为了农转非的分房,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和更多的赔偿,几乎百分之九十五的家庭故意假离婚,然后再找其他人假结婚。这样短时间里的大规模假离婚和假结婚,让盖章的部门应接不暇。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几个月里受理的离婚和结婚案子,比几年里受理的还要多。

在这次群众运动似的婚姻忽悠里,奇闻怪事层出不穷。一位老太太已经老得不能走路了,突然交上了忽悠桃花运,在几个月内,被三个不同的年轻男子背到了办事处,领了三次结婚证。老太太还没有完全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就已经拥有了三次不同的婚姻,而且三个年轻的丈夫看上去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