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比三(第2/5页)

后来也没有来成。她搬了两次家,认识了新的男朋友,沙尘暴改成了雾霾,都没有来。

老古对她的意义,可能就像大学里最想遇到的那个老师。希望有那么个人,可以印证是非对错,给你一个判断和前行的标准。他人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认识他的时候她二十五岁,他五十多。穿着讲究,爱读书,结婚生子都经历过一遍,听她讲那些不是核心的东西就挥挥手,好像随便就可以抛掉。

是老古告诉她,你要找到自己的生活。知道在躯壳底下,藏着什么。发掘出你的使命。不要就这么活过一生,经历所有人经历的事情,还不知道自己是谁。

像醍醐灌顶。也可能夸大了吧,但回想起来,那个时刻铮铮作响。

他们一起走过五年。一起的意思是,把对方当成生命里非常宝贵的一个朋友。她以前觉得男人和女人之间不可能有纯粹的友情,现在也觉得没有。但纯粹这两个字是没办法量化的。什么叫纯粹呢,有一点吸引算不算纯粹,喜欢对方说话的样子算不算纯粹,遇到困难第一个想问的就是这个人算不算纯粹,别人都不理解自己,在异乡痛哭流涕,想到至少还有一个人可以理解我,算不算纯粹?

无论如何,从认识到现在,她有想不通的事情就跑去找老古,在她还没有离开老家的时候。老古也耐心地给她解答。前几年问题多一些,后来,也许是慢慢想开了,他们见面的时候,更多是谈谈最近碰到的事,各自读的书。在所有的朋友里,只有老古会给她推荐好看的书。她来北京之前,老古给她一本《青春咖啡馆》。

看名字就不想看,她说。

为什么?

青春咖啡馆……

莫迪亚诺是很好的作家。

为什么给我这本书呢?

你要去外地了啊,这本书里有一种漂泊的味道,莫迪亚诺的书里都有。

哈哈,漂泊。她不觉得自己在过一种漂泊或者动荡的生活。原来被钉在出生的地方不能挪动,反而让她有一种不属于这里的,被禁锢的恐惧和不安。而漂泊,给她一种奇特的,移动中的安稳。

她没有问老古是不是理解这些。有时候,她不想反驳老古,她对他感激大于一切。和老古的相处,让她非常清楚什么叫求同存异。老古也会说她不能同意的观点,偶尔显露出一些和她不一样的地方,但是她非常宽容,根本不会把那些细小的东西放大,她只在乎他们的交集。

和小伟就不行。刚认识他的时候,她每隔几天就在微信上跟老古抱怨,说他太奇怪了。过节回老家,也说那些她不能容忍的细节。老古笑笑说,确实不容易,有的夫妻就因为挤牙膏的方式不一样,天天吵架。

她大笑,但也不是不对。她发现男女的思维方式真的不一样。男人需要独立,女人需要情感,只给对方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两败俱伤。

伤到一定程度,她反而不去想了。挪出时间做自己的事,关系好像就缓和了。

下一次回家的时候,她和老古一起吃饭,天气很好。他们坐在室外的小院子里,她穿着一件白色的 T 恤。

我现在几乎不想了,她说。不想了之后就发现,我们之间好像没什么问题了。如果你老是盯着问题,问题就像结痂一样,越来越坚硬,你不看了,它反而自己掉了。

哈哈,是啊,老古说,看开点。等你过了二三十岁,你会发现,一切都不算什么事了。

但愿如此。

那天的天色奇异,云像快掉下来一样重重地垂向地面,缝隙里蓝天碧蓝,房子离天很近。老古坐在背对一大片云的位置,看不见。她指给老古看,老古回头,笑笑,也指指她的背后。

如果说有什么时刻称得上美好的话,回忆起来,她觉得这个时候是。那些想象里最美好的片段,应该是跟爱人度过的,但经历了以后才发现,其实更多是和朋友。

来吧,她回老古,你早该来了。

主要是来开会,天冷,我也不想到处跑啊。

来几天,住哪里?

四天,他们安排了酒店,开两天会,还有两天闲着。

我应该带你玩的,但是我这几天忙疯了,下个月有个活动,估计会忙死。

那怎么办?

没关系,我想办法。

我自己去逛逛,找一天和你吃饭就行。

好,你可以去看看画廊,然后我们一起吃晚饭。

她曾经想过,有那么一天,她的男朋友会和老古见面。除了磨合期让她无法忍受的那些秉性,他还是一个可爱的人。学画画的,毕业了在广告公司做设计,没什么野心,只希望能多一点时间安安静静画自己的画。虽然他倔强,顽固,不懂变通,但她知道,她看到的这些东西也是她身上存在的。他们太像了。她几乎没喜欢过什么人,但和他认识几天就住到了一起。他们像两块断裂的磁铁,一边排斥,一边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