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八 · 如 是 我 闻 二(第9/31页)

根据考证,佛教有地水风火的说法。我也听说,陕西有人迁葬,打开墓穴,棺材已有一半被烤焦。千总茹大业就亲眼见过此事。他说这是地火烧灼的。我还听说,献县有个刘氏,母亲死后子为父母合葬,挖开墓穴却找不到父亲的棺材。顺着痕迹找,却在七八步外,发现土里倒插着那副棺材。这件事先父姚安公亲眼看见了。官居参知的彭芸楣也讲过这样的一件事,在他家乡有个人迁葬,发现棺木中的骸骨都聚在一角,好像堆起的柴垛。那也是地风刮过的原故。因此可知,大气在地中运转时,阴气化成水,阳气化为风化为火。水土同为阴类,本是一气相生,因此无处不有。而阳气包含在阴气中,阳气较弱的,烁动之性被阴气化解;稍为强壮的,则聚合成硫黄、丹砂、礜石这样的东西;最强盛的阳气,则郁集化为风火。所以地水风火总是聚集在同一个地方,不是到处都能看见的。

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须修绠耳。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灼然不谬。徐舍人蒸远曾预斯役,尝为余言。此佐领可云格物。蒸远能举其名,惜忘之矣。后乌鲁木齐筑城时,鉴伊犁之无水,乃卜地通津以就流水。余作是地杂诗,有曰:“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金井银床无用处,随心引取到花畦。”记其实也。然或雪消水涨,则南门为之不开。

又北山支麓,逼近谯楼,登冈顶关帝祠戏楼,则城中纤微皆见。故余诗又曰:“山围芳草翠烟平,迢递新城接旧城。行到丛祠歌舞处,绿氍毹上看棋枰。”巴公彦弼镇守时,参将海起云请于山麓坚筑小堡,为犄角之势。巴公曰:“汝但能野战,殊不知兵。北山虽俯瞰城中,然敌或结栅,可筑炮台仰击。火性炎上,势便而利,地势逼近,取准亦不难。彼决不能屯聚也。如筑小堡于上,兵多则地狭不能容,兵少则力弱不能守。为敌所据,反资以保障矣。”诸将莫不叹服。因记伊犁凿井事,并附录之。

注释

修绠(ɡěnɡ):汲水用的长绳。

灼然:明显、显然的意思。

金井银床:金井、银床都是指井栏。

迢递:邈远的样子。

氍毹(qú shū):一种织有花纹图案的毛毯。棋枰(pínɡ):棋盘,棋局。

译文

伊犁城里没有水井,人们都出城到河里汲水。有个佐领说:“戈壁都是堆积的沙子,没有水,所以草木不生。现今城里有许多老树,假如下面没有水,树怎么能活?”于是拔起老树,顺着树根往下凿井,果然挖到了泉水,只是汲水的绳索要用长一点儿的罢了。可见古代人说雍州土厚水深,显然是不错的。舍人徐蒸远曾经参与这件事,有一次对我说起过。这个佐领可以算得上懂得推究事物的原理。徐蒸远能说出他的姓名,可惜我已经忘记了。后来乌鲁木齐修筑城池时,借鉴伊犁以前没有水的情况,选择地形开通河道,靠近水源。我的乌鲁木齐杂诗中有诗道:“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金井银床无用处,随心引取到花畦。”记载的就是当时的实情。但是如果雪消水涨,城的南门就不能开了。

又,北山旁支山脚逼近城门的瞭望楼,登上山冈顶上的关帝祠戏楼,城里的一切就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我的乌鲁木齐杂诗中又说:“山围芳草翠烟平,迢递新城接旧城。行到丛祠歌舞处,绿氍毹上看棋枰。”巴彦弼公镇守这里时,参将海起云请求在山脚下修筑一个坚固的小堡垒,成为互相声援的掎角之势。巴公说:“你只擅长在旷野里交战,并不知道兵法。这座山可以俯视城中,敌人如果在山上构结栅栏,就可以筑起炮台仰击。火性向上燃烧,地形对我方便利,地势逼近,瞄准也不难,他们决不能屯结聚集。如果修小碉堡,兵多了地方狭小不能容纳,兵少了力量薄弱不能守卫。如果被敌人所占据,反而为他们提供了据点。”众将领无不感叹佩服。于是记伊犁凿井的事情,一并把这件事附带记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