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二年五月,巴黎(第26/88页)

“我这一天过得很‘美好’。”维罗妮卡离开后,她笑着说。

“哦,我明白了。”我说,“和往常一样,所有地方都逛遍了?”

“和往常一样。”她说,接着她转向我,怜爱的灰色眼眸在我脸上驻足,“你那一无是处的丈夫呢?你知道的,他一次都没来过,你可别找什么‘他很忙’之类的借口。”

我叹气。

“好吧,至少你还在这儿。”她生硬地说,“你看上去很累,一切都还好吧?”

“还好。”我说。

我知道我一脸倦容,但实在没什么办法。去度假吧,我想,但在夏天之前并无这样的安排。

“公寓怎么样了?”

来疗养院之前,我刚刚去看了一下施工的进度。那里忙得热火朝天,一如往常,伯特兰精力充沛地亲自监工,安东尼却筋疲力尽。

“完工之后,”我说,“那里肯定很漂亮。”

“我好想念它,”玛玫说,“怀念住在那里的时候。”

“我懂的。”我说。

她耸了耸肩。

“你知道的,在一个地方住久了,会让你有依恋感,我想,就像人一样。我不知道安德烈是不是也会怀念那个地方。”

安德烈是她的亡夫。伯特兰十岁的时候,他就去世了,所以我对他一无所知。每当玛玫提起他的时候,总像是他还在一样,对此我已经习惯,也从不纠正她,告诉她他已经在多年前死于肺癌。在我刚见到祖母的那段时间里,她还没有失忆,每逢我去圣东日街看望她的时候,她很喜欢提及他,总要把相簿拿出来给我看。我感到我仿佛认识安德烈·泰泽克,爱德华继承了他的灰蓝色的瞳孔,但爱德华的鼻子更圆润,笑容更温暖一些。可能吧。

玛玫不厌其详地跟我说起他们的邂逅,他们的相爱,还有在战争中的艰难困苦。泰泽克一家来自勃艮第,但自从安德烈从他父亲手上继承了家族酒庄的事业之后,始终入不敷出,于是他北上巴黎,在孚日广场附近的蒂雷纳街上开了一间小小的古董店,渐渐地,他开始声名鹊起,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爱德华在父亲去世以后接手管理,将店面搬到了第七区的巴克街上,巴黎很多高级的古董店都聚集在此。古董店现在由伯特兰的妹妹塞西尔在经营,生意蒸蒸日上。

祖母的主治医生罗氏生性悲观,但效率过人,他有一次告诉我,和玛玫谈论过去对病情很有帮助。这么说的话,她可能对三十年前的事情比对今天早上的事更加清楚一些。

这就像一个小游戏,每次我来探望,总会故作漫不经心地问她一些问题。她很清楚我想引导她回答,但却假装不知道。

挖掘伯特兰的童年往事还挺有意思的,玛玫能回想起很多他的趣闻,他青少年时还很愚钝,不喜欢读书,不是他父母口中的那个优等生,更不是我所听闻的风云人物。十四岁时,伯特兰还为隔壁一个私生活混乱、吸食大麻的金发女孩跟他父亲大吵了一架。

然而,有时候探寻玛玫混乱的记忆也并非一件趣事。她经常什么也不记得,于是只剩无情的沉默充斥其间。遇到糟糕的日子,她更是一言不发,扬着下巴,瞪着眼看着电视。

有一个早晨,她不记得佐伊是谁了,她不断地问:“那个孩子是谁?她来这里做什么?”佐伊像个大人一样坦然应对,但在那个夜晚,我却听到了她在床上哭泣。我轻柔地问她怎么了,她只好坦承她忍受不了看着她的曾祖母这样老去。

“玛玫,”我说,“你是什么时候和安德烈搬进圣东日街上的公寓的?”

我原以为她会皱起眉头,像一只睿智的老猴子一样,然后说“哦,我完全不记得了……”

然而,她的回答却很干脆。

“一九四二年七月。”

我坐直了,注视着她。

“一九四二年七月?”我重复着。

“是的。”她说。

“你们是怎么找到那间公寓的?那时还在打仗,找一间公寓肯定特别艰难,对吧?”

“一点儿也不难啊。”她愉快地说,“那间房子突然就空出来了,我们是从门房罗耶夫人那里听来的,她和我们之前住处的门房很熟。我们原本住在蒂雷纳街上,就在安德烈店铺的上面,但那破房子又小又旧,而且只有一间卧室,于是我们就搬过来了,那时爱德华才十岁或者十二岁。我还记得,搬到一间大房子,我们都很激动,而且租金又便宜。那个时候,那个地方可远没有现在这么时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