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又一年秋收(第3/6页)

丰山生产队这边,周母也穿着身土黄色新秋衣在村里炫耀一番。

逢人就说这是我闺女特意买布料回来给做的新秋衣,老早就做好了放在柜子里,就等着天一凉拿出来穿了。

什么以前对闺女好,现在闺女也记着对她好,哪怕是出嫁了也时不时回趟娘家和她这个当娘的说说话聊聊天,去年做棉袄今年做秋衣,惦记得不行。

什么她连着拒绝说不用,一把年纪还穿什么秋衣啊,结果闺女愣是说布料买都买了,她要是不答应闺女这日子过得都不踏实,就想她这个当娘的享福呢。

听得村里的老太一阵牙酸又羡慕,谁不想有这么个惦记着给自己做新秋衣的闺女啊。

特别是那些曾经跟周母说疼闺女没用,回头嫁出去就跟泼出去的水一样,娘家是半点沾不着好的婆娘。

她们去年被周母穿着棉袄怼一通,今年被周母穿着秋衣说一脸,这会都讪讪一笑。

其实她们去年心就变了,这会打心眼里也觉得,周母说得多少也是对的。

掏心掏肺养闺女,那闺女哪怕是嫁了那也念着你这当娘的好,惦记着你,不说人人都像周云梦这样给娘做秋衣,起码时不时拿点东西回来娘家说会话是能有的。

但心里这么想,嘴上不能承认,要不然云梦她娘非得得意上天了,回头见面更加抓着这件事可劲地说。

不消一天,村里的老太都知道,周母得了身闺女特意给她买布料做的土黄色新秋衣的事。

村里时不时有人去县城买东西,和清河生产队的人一聚一说,才知道不得了咧。

原来和去年冬天那棉袄一样,周云梦居然给婆婆和娘都各做了身秋衣。

这得费多少布票费多少钱啊。

心里也不是不羡慕林母和周母的。

这些人交流了下信息,再回村里一说,大家就都知道两身秋衣的事了。

像清河生产队岔路口那老太们小聚,当着津平他娘的面说起这件事,都以为津平他娘会脸色不好什么的,毕竟津平他媳妇给亲娘买秋衣布料的钱肯定也是用津平的。

谁知道林母一如既往笑呵呵地说:“这事我知道,我家老三媳妇和我说过,她乐意买布料孝敬娘那是应该的,我也支持。要是连亲娘都不孝顺,还能指望她孝顺我这个婆婆啊。”

她还能不知道这些嘴碎的婆娘说这些话什么意思吗。

林母再次体会到一种趣味。

这些婆娘以为老三媳妇是花老三的钱给亲娘做秋衣的,故意说给她听想看她生气。

虽然以老三和老三媳妇夫妻俩的感情和那股黏糊劲,老三的存折那些大概率是在老三媳妇手里的。

但老三媳妇自己也能赚钱啊,她愿意给亲娘还有自己这个婆婆买布料做秋衣,管她花谁的钱,那都是村里别的媳妇做不到的心意。

林母才不想那么多呢,反正老三媳妇是个好的,她乐意怎么做就怎么做,自己穿着新秋衣高兴就好。

这些老太没想到津平他娘会是这反应,听得她们也是讪讪一笑,只好夸津平他娘是个通透的。

林母回家后,等老三媳妇出房间倒水时还和她说了这件事。

自己是怎么给应的。

还笑着说:“亲家母估计也和我一样,穿上新秋衣就忍不住走出门去晃了,想让村里人都瞧瞧。”

“有你这么个好闺女惦记着给做衣服,亲家母比什么都高兴。我虽然没有闺女,但有你这么个好媳妇,也是同样的心情的。”

林母是完全能理解亲家母的想法的。

周云梦猜到了以周母的性子,穿上新秋衣后肯定会高兴去村里晃的,这会听林母说起来,传到清河生产队这边也正常。

光是想想周母那高兴样,她也跟着高兴,笑得眉眼弯弯:“这秋衣能让娘和我娘都这么高兴,也算是值得了。”

林母笑着应是。

等到周云梦进县城去寄稿子那天,她还特意穿了那身桃粉色的秋衣,待会去周家的时候好给周母看看。

回头周母看到她穿上这身颜色靓丽的新秋衣,肯定心情很好。

又是一年秋收,村里杀了两头猪,家家户户都派了人赶在大队中心那空地上等着分猪肉。

一个个喜笑颜开,就盼着今晚家里能炒顿肉吃,肚子里多点油水,才能有力气投入到明天开始的抢收中。

这次分猪肉是根据人头分的。

林家人多,分了将近两斤,林母去得早分到了一斤五花肉和小一斤的肥肉。

在村里人羡慕的眼神中,林母哼着曲回家。

这村里分的猪肉和自家出钱让老三媳妇帮忙买的又不一样了,这可是不用掏钱的,生产队专门杀来给大家抢收前肚子里补油水的。

她还分到了大家公认的,最好炸猪油的肥肉和五花肉。

路上碰上别的婆娘瞧见她这么高兴倒也不奇怪,毕竟大家今天都高兴跟过年一样,哼着曲的也不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