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进攻托勒敏,1917年(第3/25页)

天亮不久,符腾堡山地营冒着大雨出发了。雨水大大降低了能见度。斯普罗瑟军团参谋部匆匆赶路,我率领部队紧随其后,沿乱石坡而下向伊松佐进军。一下山,我们便跟随巴戈利亚近卫步兵团沿伊松佐河陡峭的河岸继续向上行军。

几发炮弹落在我们队伍两侧,所幸没有造成任何伤亡。快到前线时,我们停了下来。大家早已冻僵,浸湿的衣服贴在身体上让我们叫苦连连。每个人都盼望着能够准时开战,时间却仿佛停滞了。

距离进攻只剩下15分钟,我们的炮火变得更加猛烈。我们面前几百码处,整个敌军阵地都笼罩在蒸腾的水汽和灰色浓烟中。天色阴沉,云层低低的压在赫夫尼克和科洛夫拉特山脊上。

临近上午8点,我门前方的突击小队离开阵地,向敌军方向冲去。战火纷乱,敌军没有及时发现他们,没有做任何抵抗便将阵地拱手相让。我们以这些新夺取的阵地为依托,做好了全面进攻的准备。

上午8点整,我军炮兵及迫击炮火力继续猛击敌军阵地。位于我们前方的近卫团准备进攻。我们紧随其右翼,向敌军右侧发起攻击,并成功夺取圣丹尼尔附近阵地。在重炮下幸存的敌军从废墟中爬出来,急忙高举双手向我们走来,一脸恐慌。我们加速向前,欲横穿我们与赫夫尼克北坡之间的宽阔平原。尽管赫夫尼克东侧敌军不时向我们射击,迫使我们停下来,但我军一边还击一边向前冲,穿越了开阔地。

近卫团向赫夫尼克东坡移动,而我们的目标则是斯普罗瑟少校行进的东北坡方向。斯普罗瑟少校和参谋匆匆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战士们背着沉重的背包、机枪和弹药,行军速度十分缓慢。

到达179高地附近后,赫夫尼克山坡上茂密的树林挡住了我军左翼部队,因此,我军左翼部队并未受到敌军高地上的火力袭击。

我的部队全部到达这片山坡后,斯普罗瑟少校命令分队沿山坡上的小路向福尼前进,担任符腾堡山地营在赫夫尼克北坡的前哨部队。技术军士赛特泽率领1连担当营里的尖兵。其他分队紧随其后,彼此之间保持150码的间距。行军序列如下:第1机枪连某排、分队参谋、1连、2连以及第1机枪连其余各排。我和我的新副官施特莱切中尉在几码以外紧随尖兵部队。

我们一路踏着狭窄、灌木丛生的小路前进,种种迹象表明敌人未曾发现过这条小路。小路两侧坡陡丛深。虽然已是深秋,枝头还挂满树叶。在如此茂密的灌木丛中穿越,能见度不过数码,我们偶尔才能瞥见外面的山谷。几条溪流直下伊松佐河。山谷中、近卫团所在后方,隐约传来德军炸弹爆炸的声音。我们面前的山坡却安静异常,不过我们做好了随时和敌人大干一场的准备。我军炮兵没能抵达山林阵地,无法为我们提供任何支援,我们只能靠自己了。

尖兵部队小心翼翼地行进着,不时停下来,仔细判别林中传来的声响,确认安全后再继续前行。即便如此,还是没能躲过敌军的伏击。当我们行进到824高地以东1000码处时,不远处的敌军突然用机枪向我们扫射。我接到报告:前方坚固的铁丝网阵地中发现敌人,尖兵连5人负伤。

在我看来,若没有炮兵火力支援,想在密林陡坡小路两侧发起进攻,穿过障碍重重的敌军坚固阵地毫无胜算,或者至少需要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因此,我打算到别处碰碰运气。

没有负伤的先头部队还在与敌军缠斗,我又任命1连中另一支队伍为先头部队,命令他们沿敌军阵地前200码处的碎石沟,翻越山坡向南行进,从左翼和上方包围敌人。我向斯普罗瑟少校报告了我的作战计划。

往上攀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和施特莱切中尉跟在尖兵部队后40码处。重机枪组扛着机枪部件紧紧跟在我们身后。

就在这时,一块重达100磅的巨石从我们头顶滚落。碎石沟只有10英尺宽,我们无法躲闪,更无处藏身。真是命悬一线,任何人被它撞到,都会粉身碎骨,我们都紧紧地贴着碎石沟左壁。这块巨石在我们中间来回滚动,直奔山下而去,并未伤及我们一丝一毫。

所幸的是,原来巨石坠落并非意军所为,而是先头部队不慎触动的。

我们继续向坡上行进了很长一段距离,又一块巨石滚落,碾在我的右靴上,把鞋带都扯掉了,脚伤得不轻。在接下来的半个小时,我不得不忍受着剧痛,在两个士兵的搀扶下继续前行。

我们终于把陡峭的碎石沟甩在了身后。大雨瓢泼而下,我们全身都湿透了。部队继续在密集的灌木丛中穿行,随时观察着各个方向的情况。

我们面前,森林逐渐稀疏起来。从地图上看,我们正在824高地以东半英里处。我们小心翼翼地向森林边缘推进,在那里发现了一条向东侧山下延伸的隐蔽小道。小道另一头,是一道道布满铁丝网的阵地,阵地向上蜿蜒,直至莱伊泽峰。这块阵地看起来无人防守,德军的炮火也未曾光顾这里。我于是决定:重机枪进行短暂的射击,森林边缘的左翼部队随后发起突袭。眼下的情形不禁让我想起1917年8月12日至19日的科什纳山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