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进攻托勒敏,1917年(第2/25页)

但这份平静并没有维持很久。意军炮兵立刻向我们轰炸,强劲的火力将碎石震落,炮弹轰隆作响,直奔伊松佐河而去。休息又成了奢望。我们怀疑敌军已经知道了我们的集结地点,调整了他们的炮击区域。一旦这个陡峭的山坡遭到敌人的猛烈炮击,后果不堪设想。

炮火持续了几分钟后平息下来,15分钟后,又在另一处阵地响起。我们终于可以享受一段平静的时光。

意军炮兵火力集中到了伊松佐山谷。整个白天,我们目睹了意军大口径火炮的巨大威力,它们将托勒敏附近的军用设施和道路炸得面目全非。相比之下,我们的炮兵只能偶尔开几炮。大家将身家性命托付于我,当前的情形自然让我忧心忡忡。真是度日如年。

只须沿着隐蔽的小路向阵地西侧走上几步,敌军山谷中的前线阵地便一览无余。这条防线——从托勒敏以西1.5英里处敌军前线穿过伊松佐河,继而在圣丹尼尔以东沿伊松佐河向南到达沃尔兹察克最东端——看上去十分牢固,铁丝网障碍更是坚不可摧。雾暗云深,我们无法观察到敌军的其他阵地。

意军的第二条防线应该是从托勒敏西北方向6英里处的塞利琴地区横穿伊松佐河,继而向南跨越赫夫尼克高地向耶日延伸。意军的第三条防线,也是最牢固的防线,建立在伊松佐河以南的高地上,由马塔杰尔(1641)、莫兹里(1356)、葛洛毕、库克(1243)、1192高地以及1114高地连接而成,并向卡拉布扎罗西南方急转,直奔胡姆山而去。我们是从航拍照片中获悉这些情报的。在两条防线间,据说还有些孤立的坚固要塞。

第14集团军部署如下:

克劳斯军团(下辖第22帝国皇家步兵师、雪绒花师、第55帝国皇家步兵师及德国猎兵师)在弗里兹集结待命,部队欲越过萨迦攻击斯托尔。

施泰因军团(下辖第12步兵师、阿尔卑斯山地部队以及第117步兵师)驻扎在托勒敏以南的桥头堡阵地,为此次战役的主攻部队。第12步兵师沿伊松佐河两岸山谷向卡夫锐特突袭。阿尔卑斯山地部队负责占领伊松佐南部高地阵地,其中1114高地、库克以及马塔杰尔为主攻目标。

贝雷尔军团(下辖第200步兵师及第26步兵师)与施泰因军团南部相连,主攻奇维达莱和圣马蒂诺的部队。

斯科蒂军团(下辖第1帝国皇家步兵师及第5步兵师)在战线最南部,主攻耶日南部,进而夺取葛罗伯卡克及胡姆山。

阿尔卑斯山地部队巴戈利亚近卫步兵团及第1猎兵团接替奥地利军,掌管伊松佐以北的桥头堡前线阵地。

近卫步兵团主要负责攻打通往葛洛毕、路易科、科法克、赫夫尼克、1114高地以及科洛夫拉特山脊的道路。

第1猎兵团将从东南方向攻打沃尔兹察克西侧高地、732高地以及1114高地。

符腾堡山地营负责掩护近卫步兵团右翼,压制福尼附近的炮兵火力,并随近卫步兵团向马塔杰尔转移。

临近10月23日夜晚,天气变得阴雨朦胧。天一黑,驮马将粮食送到了集结地区。大家饱餐一顿后回到散兵坑休息,为接下来几天的战斗养精蓄锐。午夜过后,一场大雨不期而至,我们不得不躲进单人雨棚避雨。真是天赐良机!

战地观察

向托勒敏的行军以及一系列的作战准备使部队备受煎熬。部队夜行时常伴有瓢泼大雨,经过数天紧张的行军,我们终于翻越了卡拉万克山,仅直线距离就达到了63英里。为了躲避敌军的空中侦察,我们白天都蜷缩在掩体中。部队粮食匮乏、品种单一。尽管如此,我军士气仍旧高涨。参战三年来,我们的部队已经学会了如何苦中作乐。

10月22日至23日向集结地行军的过程中,机枪连和山地连被迫亲自背运弹药。科什纳山之战表明,弹药补给在山地战中困难重重。

为了应付敌军对我军集结地的火力攻击,我们在夜间修筑战壕,并在黎明前认真伪装了阵地。

白天集结无法得到供给,我们直到天黑才能吃上口热饭。

进攻第一天:赫夫尼克和1114高地

1917年10月24日凌晨2点,我军沉默许久的炮兵终于开火了。在这个漆黑的雨夜,1000门大炮同时向托勒敏两侧齐射。炮弹击中敌军阵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在山谷中回响。这样的场面让我们激动不已。

意军的探照灯无力穿透密集的雨水,托勒敏附近预期的敌军阻击火力也并未出现,只有零星几个敌军炮兵回应了我军的炮火。这让我们放了心,大家半睡半醒地回到掩体,静静听着我们的炮火慢慢平息。

破晓时分,我军的炮兵增强了火力。密集的火力将圣丹尼尔以南的敌军阵地炸得粉碎,阵地在炮弹爆炸引起的烟雾中时隐时现。我们的炮兵和迫击炮火力越发猛烈。相比之下,敌军的反击却显得苍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