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败落的征兆(第8/10页)

土耳其人默默地接受了帝国的损失,但法国打破了土耳其人的沉默。法国政府为了强化自己在巴尔干半岛的地位,要求把爱琴海港口城市士麦那(Smyrna)给予希腊。法国的提议触发君士坦丁堡政府的愤怒,在穆斯塔法·凯末尔这位加里波利英雄的带领下,土耳其民族主义运动迅速崛起,土耳其人发动对希腊的战争,直到占领了士麦那港才住手。在南方,英国和法国对如何分配中东土地有分歧。英国拿走了巴勒斯坦,根据贝尔福宣言,英国允许欧洲的犹太人移民进入巴勒斯坦。美索不达米亚爆发了起义,被英国镇压了,英国将库尔德人、伊斯兰逊尼派教徒、伊斯兰什叶派教徒扔在一起,建立一个叫伊拉克的新王国。法国被允许占领黎巴嫩和叙利亚。不过,英国对法国获得叙利亚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这些事件是未来几代人的祸根。然而,它们又都是另一个大问题下的小问题,这个大问题就是德国。克里孟梭建议分裂德国,在巴伐利亚和莱茵河地区出现分裂分子活动迹象,但是,劳合·乔治不支持克里孟梭。克里孟梭又建议把莱茵河地区变成一个独立的小型国家,这个国家实际上则是法国的傀儡。这个建议也没有获得支持。就在这些争论进行的同时,对德国的海上禁运还在继续着,饥饿和疾病继续折磨德国人,导致大量完全没有必要的死亡,也许死亡人数高达25万,许多死者仅是孩子。未来的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此时负责欧洲救济计划,恳求允许他把食品运往德国,但被拒绝了,甚至威尔逊也拒绝了胡佛。那些没有死去的德国人的内心留下深深的仇恨,他们的仇恨并非毫无道理。

复杂问题层出不穷。盟国拒绝履行11月制定的停火协议,克里孟梭和劳合·乔治(他俩既不喜欢也不尊重威尔逊)高兴地协助美国总统一起抛弃了“十四点”。赔偿问题变成争论的核心。英国和法国希望美国在大战结束后不要提还贷款一事。威尔逊拒绝了。于是克里孟梭和劳合·乔治开始把德国的战争赔款当作自己金融问题的解决方案。他俩要求德国赔偿一笔巨大的款项,德国不仅要赔偿比利时和法国的财产损失,还要赔偿盟国的战争费用,包括给老兵的养老金。赔偿金到底是多少?何时开始赔偿?这类问题变得异常复杂难有一致意见。劳合·乔治担心压迫德国过度,会导致德国倒向共产主义。克里孟梭害怕德国报复,如果德国经济不被抽干的话,德国定会再次苏醒。克里孟梭和劳合·乔治希望把德皇威廉推上战争法庭,但是荷兰女王拒绝把德皇交出来,这件事成为当时的一则趣闻。威尔逊原先提倡不求战争胜负的和平,此时则认为德国不值得给予这样的待遇。威尔逊、劳合·乔治、克里孟梭都没有考虑到德国的前途问题。在柏林的帝国政体被铲除之后,各国应该欢迎新的魏玛共和国加入世界大家庭,这本应该是一件很有现实意义的大事。

魏玛政府直到5月才派遣一个代表团去巴黎。代表团到达巴黎后,被限制在铁丝网后,不许任何人与他们见面。6月7日,德国代表被召集起来与盟国见面,盟国向他们介绍了被称为凡尔赛条约的东西。凡尔赛条约规定:

德国承认大战的所有责任都应该由德国独自承担。

德国被排除在国际联盟之外(凡尔赛条约中有建立国际联盟的内容)。

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给法国,这两个省不许进行公民表决。

德国将交出少量领土给比利时。

法国占领德国煤资源富饶的萨尔地区15年。到期后,归属问题由公民表决结果确定。

盟国占领德国莱茵河西岸15年。

奥地利和德国不许结盟。

苏台德区作为奖励割给捷克斯洛伐克(该地区的主要居民是德意志人)。

德国自波罗的海的港口城市割给新国家波兰,建立波兰走廊把东普鲁士与德国分割开来。

割让德国的上西里西亚地区给波兰。

割让什勒斯威格的北部给丹麦。

德国军队的规模不得超过10万志愿兵,解散总参谋部,解散空军,炸毁所有潜艇,只能留6艘战舰,其余战舰都炸毁。

德国必须赔偿,赔偿额和时间不定。这是克里孟梭的意思。他希望让德国无力赔偿或者不愿赔偿,由于德国不能履行赔偿责任,法国将永久占据莱茵河,被占领地区的居民也许最终会选择成为法国的一部分。

当德国代表团的团长看到条约的内容后,他给出了一个总结性意见:“德国否认这个条约。”

严酷的条约使德国内部相互争斗的派别团结起来。魏玛共和国的官员抱怨德国是在“十四点”的条件下宣布停战的,现在盟国忽略了停战条款,背离威尔逊的理念,这等于是欺骗了德国,背叛了德国。但是,此时的德国人深陷饥饿之中,无法保护自己。面对盟国入侵的威胁,德国别无选择只能签署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