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长平之战(第8/9页)

赵王一听,觉得这话更正确,后怕得吓出一身冷汗来,觉得要是送秦国土地送得晚了,赵国就会完蛋了。

虞卿知道后,急忙跑去找赵王,对他说:“楼缓已经全面变成了秦国的间谍。他这话是彻底葬送赵国的话。如果大王送给秦国土地,根本没有办法阻止秦国的贪心,反而把赵国胆小如鼠的怯懦心态公开展示在地球人面前。现在,秦国想要咱们六城,我们可以把这六城当作礼品去贿赂齐国。齐国本来跟秦国就不是友好国家,听说有这样的好处,肯定就会出兵帮咱们。齐国要是一出兵,咱们就可以联合起来,从秦国那里得到补偿,而且还可以让大家看到,赵国的领导人还是很有骨气很有水平的。到了这时,秦国肯定会主动跟咱们赵国修好。韩国和魏国知道后,也一定会对咱们赵国刮目相看。大王到那时就占了主动地位。”

赵王一听,这才知道楼缓的话果然是丧权辱国的话,于是又否决了楼老人家的意见,派虞卿去齐国进行外交活动。

楼缓一看,自己的阴谋败露了,只得夹着老尾巴逃走了。

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再次看到赵王这哥们儿的智商实在不怎么样。如果没有虞卿的反对,他仍然会将蠢事进行到底。那么,秦国灭赵的时间就会提前。

其实当时不止赵王一个做蠢事,其他诸侯国的最高领导人也不见得高明到哪里去。

比如那个魏王。

当秦赵打得血流成河、鬼哭狼嚎时,魏王把大家都召集起来,讨论着这个当下最热门的话题,问大家:“这场大战对咱们魏国有影响吗?”

本来这个话题还是很不错的。在范雎的那个远交近攻的策略当中,韩魏赵是属于近攻的主要对象,也就是说这三个国家是秦国近期内严打的目标,至于先打谁,那得看实际情况。反正秦国现在是用尽全力打赵国。

秦国按范雎的既定目标进行着,但却没有哪位牛人看破范同志的阴谋。魏王手下虽然也养着一大批高级公务员,平时领工资起来,谁都不甘落后,但在这件事上,个个都是蠢得可以,一听老大提出这个问题,纷纷都大声说,秦国打赵国,对魏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只有那个孔斌有反对意见,问大家:“为什么觉得秦国打赵国对魏国有利无弊?”

有个人说:“如果秦国胜了赵国,那么咱们就可以顺便向秦国服软;如果秦国打了败仗,咱们就可以乘机打败秦国。”

你一听这话,就这知道这哥们儿脑残得不轻。放在现在如果在论坛发帖,肯定会被定为魏奸——仗还没有打,就说要顺便向秦国服软。请问你是在为谁说话?是为魏国还是为秦国?

孔斌冷冷一笑,说:“你去翻翻历史看一看,秦国自从孝公以来,他们打过多少次败仗?告诉你,这段时期我们根本找不到秦国打败仗的记录。何况现在他们军事最高长官是白起。这个白起一点儿不比吴起差,他能打败仗吗?能打到秦国疲软得让咱们有机可乘吗?”

那些人仍然很嘴硬,大声说:“这个可能大概是没有了。但他们打败赵国是大有可能的。那么即使他们大败了赵国,对我们来说,也没有什么事啊。那是赵国被打了,又不是我们被打败。呵呵,赵国之祸正是我国之福啊。”

孔斌想不到他的同僚们居然这么猪头,连基本的国家安全知识也不了解,也大声说:“秦国要是完爆了赵国,接下来他们要干什么?你们知道吗?难道他们就永远不打仗了?我明确地告诉你们,他们接下来就会把矛头指向我们魏国。”

这哥们儿本来是孔老二的六世孙,同时也是个天才政治家。

魏王听说这哥们儿有水平,派人拿着大量的礼品过去请他来当自己的高管。他不来。魏王请了三次,他觉得再不来就太不给人家面子了,所以就来了。当然,他来的时候,是有条件的。

这个条件就是:若王能信用吾道,吾道固为治世也,虽蔬食饮水,吾犹为之。若徒欲制服吾身,委以重禄,吾犹一夫耳,魏王奚少于一夫?

这话的意思就是,如果魏王真能信任我,我可以把魏国治理得繁荣昌盛,即使我天天只吃青菜喝水,我也可以过去;如果魏王只想让我穿着那身高管的制服去上班,然后领天价年薪,那我的作用跟小老百姓没有什么两样。现在魏国里这样的人多得很,也少不了一个孔斌啊。

魏王一听就笑了,“寡人就是要请你来安邦治国啊。你放心好了。”

于是,孔斌就来了。

魏王带着全体高管到郊外迎接他,场面十分隆重,然后任命他为魏相。

孔斌来了之后,立刻按他的思路制定方针政策,把原来的既得利益集团的人全部拉下马:先是把那些靠溜须拍马上来的笑脸人士一个个地撤换,然后彻查了一大批吃空饷的人员,把这些经费全部拿来奖赏给有功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