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长平之战(第9/9页)

显而易见,你如果一来就提高农业税,加大盘剥小屁民,搜刮一把那些靠微利维持生产的民营企业,阻力那是一点儿也没有的,而且政策的贯彻落实会很到位——晚上宣布政策,天亮就可以落实到底。可你一动这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你遇到的阻力就巨大无比。且不说要拿他们开刀,你就是要公布一把他们的财产,他们也会拼命反对,到头来,你只能公开自己的财产,而他们的巨额财产将作为隐私被保护,永远难见天日。何况现在是剥夺他们的财产来源。

他们要是不反对,他们还算是既得利益集团里的精英吗?

于是,这些既得利益集团的人士都转换身份,成为造谣言,天天造孔斌的谣言,说他有这个污点,又做过那个缺德的事。

有人把这些谣言抄录起来,送给孔斌看。但孔斌仍然不理。

孔斌可以不理,可魏王却坐不住了。这些人本来都是他提拔重用的,现在孔斌上任不到两天,就把他们全部一撸到底。这些人天天跑到他的面前说孔斌的坏话。魏王本来分辨是非的能力就低得要命,听孔斌的坏话听多了,就觉得自己真的用错了人。于是,就把孔斌一把免掉。那些刚刚被孔斌搞下来的人又纷纷上台,狂欢不已。谁跟利益集团作对,谁没有好下场。

孔斌没有了职务,但仍然没有离开魏国。他断言,不用二十年,这个天下就是秦国的天下了。

不过有时魏王仍然请他来列席一些重大会议。他也一如既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他的见解也是一如既往地遭到那些人的强烈反对。

那些人都抱着你反对我一分钟、我反对你一辈子的坚决态度跟他唱反调。看谁比谁狠。

他们当然比孔斌狠。

最后魏王的耳朵里基本都装着那些人的话,于是,当赵国被秦国猛扁的时候,他们在一旁幸灾乐祸——让赵国被扁得更猛烈些吧。

这正是秦国所需要的。以前张仪为了破六国合纵,得天天制定连横政策,虽然玩得很刺激,但也很累,时时都担心人家的合纵真的让六国变成同志加兄弟,那秦国还有什么搞头?以前六国的君主虽然不怎么猛,但有时还能搞出一些金点子,团结起来,真的让秦国吃过不少苦头。

现在秦国比以前强大多了,而六国比以前更弱了,更要命的是这些君主的能力也跟国力成正比、智商跟国力一样不断下降。虽然到处都还活跃着一批有合纵特长的人士,但合纵只是被挂在各国高层的嘴边,没有哪位君主再去执行了。像魏国这样,即使此前不缺“唇亡齿寒”故事的先例,而且大家都懂这个故事的寓意,但他们仍然笑呵呵地把这个故事当耳边风,不但笑看着邻国被扁得奄奄一息,而且还大声疾呼,秦国扁死他们是魏国之福啊。

秦国此时,不但国力强盛,而且还迎来了有史以来最为有利的大环境。

秦王当然很高兴,他觉得范雎真好,范雎真有水平。

范雎为他立了这么多功劳,他也该为范雎报一下仇了。

秦昭襄王知道,范雎这辈子最恨的人就是那个魏齐。他打听到现在魏齐正躲在赵国那里,跟平原君混日子。

秦昭襄王派人过去把平原君骗了一把,说秦昭襄王仰慕君侯的风采,很想跟君侯面谈一次。

平原君这时脑子也乱了,觉得可以去跟秦王见一面,顺便让他对赵国好一点儿,于是就到咸阳去了。

哪知,他才到咸阳,秦昭襄王就把他扣押起来,派人恶狠狠地对赵王说:“请你马上砍下魏齐的人头。我得不到魏齐的脑袋就不放你叔叔出关。你看是魏齐值钱还是你叔叔重要。”

魏齐也是个机灵人士,知道自己再躲在平原君的家里,赵王肯定会砍下自己的脑袋,于是抢在前面跑去找虞卿,请虞同志救命。

虞卿确实很够朋友。他接纳了气喘吁吁的魏齐。但他知道,躲在他的家里,仍然保不住魏齐的性命,于是,他把刚刚拿到的相印挂在那里,然后带着魏齐跑路了。

那时跑路很容易,但落脚地却很难找。

两人算来算去,还是跑到魏国吧,那是魏齐的祖国。

两人来到魏国,一看形势也不很乐观, 于是又想通过信陵君逃到楚国。

可是信陵君这时也不敢接收魏齐而得罪秦国,就是不跟魏齐见面。

魏齐看到自己国家的兄弟都这样对待自己,就生气起来,觉得活着真的没有意思了,于是,就自己处理了自己。

赵王派人去收了魏齐的脑袋,拿到秦国去换回平原君。

平原君这才得以归国。这哥们儿心里很郁闷,自己堂堂战国四公子,算起来,价值居然只相当于一个死人的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