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进军长安(第5/8页)

刘弘基虽然结果了宋老生的性命,但手下的士兵们却觉得不过瘾,纷纷上来乱砍一通,转眼间宋老生便成了一堆肉泥。

守城的士兵在城楼上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主帅被剁,自己却靠不上前去,急得上蹿下跳,真想打开城门冲出去,拼个你死我活。

可是,真要打开城门,李渊他们顺势冲进来可怎么办?

唉,算了吧,咱们头儿已经让人剁了,还是紧闭城门别出去了。

守住城池要紧啊!

这个想法非常好,但要看对手是谁。很不幸,他们的对手是李渊、李世民这样的超级牛人。所以,不仅你们的主帅被剁,城池你们也是守不住的。

就在李渊看到宋老生倒下去的时候,他下令猛烈攻城。

“岳父!且慢!我们还没来得及准备攻城的云梯呢?”身边的女婿柴绍提醒说。

“不!宋老生刚刚阵亡,现在守城的士兵肯定是惊魂未定,而我军却是士气如虹,如果不趁此机会攻城,错过了这个时机,等城中的人做好部署,恐怕攻城就很困难了。”

没错!势如破竹!战则胜!

有时候,打仗是需要变通的,不一定都要按照教科书一板一眼地来做。其实,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那些所谓的成功者,一定都是深深懂得变通的人。

士兵们得到了李渊的命令,迅速地展开了一场“攀岩比赛”。一个接着一个地踩着肩膀开始攻城。他们冒着城头滚木、箭雨,奋不顾身爬上城头。经过了将近一个时辰的奋战,终于攻克了霍邑城。只是这个胜利,是用无数的死尸和血流成河换来的。

史书记载:血流蔽地,僵尸相枕!

当李渊巡视战场,看到这惨烈的景象后,不禁对身边的人发出一阵感慨:“今日霍邑之战,为宋老生所逼,乃至生灵涂炭。在战场上是不分善恶忠奸的,相信宋老生手下死去的这些兵士们,也一定有想归附我的,他们也都有自己的亲人啊!可是现在……仔细地想想,心中深感痛惜啊。”李渊说完,情不自禁地怆然泣下,身边的人也都默然良久。

然后,李渊又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堪称经典。

“以后攻城,当以文德取之,要尽量避免使用武力,力争用和平的方法来解决!”

这句话成了大唐帝国立国的指导思想,后来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元和中兴”等盛世局面,都是从这句话中成功地汲取了经验。

是的,这就是“偃武修文”。

一个盛世局面的开创,绝不是仅仅依靠武力而成就的。千古皆然。

霍邑之战以李渊的大获全胜而告终,这也是李渊起兵以来,对隋朝作战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李渊显得异常兴奋,传令犒赏三军。

李渊犒赏三军的方式,有些与众不同,那就是不论出身贵贱,即使你是随军作战的奴隶,只要有战功就能得到奖赏。

为此,李渊还特别起草了一份告示,告诉全军将士,人人平等,只要有功,不论出身,都会依据战功进行奖赏。

这种措施在现在看来好像很平常。但是,请注意,李渊是距今一千多年的人,在那个重门第观念的时代,李渊居然能够做到有现代人还难以完全做到的平等思想,真是令人匪夷所思。我曾经怀疑是不是史书为了美化李渊的开国功勋,故意这么写。

当我认真分析李渊的人生成功轨迹后,我很快打消了这种怀疑,因为在李渊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高贵的品质,那就是———仁者仁心。所以,李渊能够具有人人平等的思想,就能够让人理解了,这显然不是依靠社会整体思想的进步,而印在某个人身上的思想烙印。

只要你具备仁者的心灵,无论在什么时代,都会体现出伟大的博爱。

攻占了霍邑,李渊的部队略加休整,继续南进。八月十二日,到达绛郡(今山西新绛境内)。

李渊又碰到了新的对手。继宋老生之后,第二位抗拒李渊的人是陈叔达,他领兵坚守绛郡。

超级写手陈叔达

要说起这个陈叔达,可是大有来头,这位仁兄乃是陈宣帝的第十六个儿子,很有才学,在他还是个小孩子时,有一次参加一次宫廷宴会,在一顿饭的工夫,就写了十首诗,被人们争相传诵,成了当时著名的超级写手。

后来,陈朝灭亡后,杨坚爱惜他的才华,让他做了绛郡通守。

其实,我认为这个安排是不合理的,陈叔达虽然很有才华,但那是文才,不是武略,让一个书生去带兵,结果可想而知。

不能让上等货大材小用。

八月十三日,李渊的军队向陈叔达发起猛攻,结果没用多长时间,隋军一败涂地,陈叔达战败被俘。

李渊和杨坚一样,也是很爱惜陈叔达才华的,所以当手下的士兵将陈叔达绑到他的面前时,李渊第一件事就是替陈叔达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