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征讨高丽(第6/9页)

更要命的是,计划到达安市的唐军总共只有十万(六万陆军、四万水军)。而最先靠近安市的却只有唐太宗亲自率领的五万陆军,李世绩率领的一万骑兵还在支援其他唐军攻城,张亮率领的四万水军还在路途中,更不要说,到达安市的五万陆军还并不能全部上战场,还需要留下一部分做后勤。

攻打安市城,唐太宗计划的是先包围,然后四面夹击,这么算下来,唐军的兵力部署太分散,根本无法打合围。

唐军的兵力不到高丽军兵力的五分之一,还要面对在敌人的地盘上作战,情况危急而凶险。好在接连打的几场胜仗,让唐军把兵力悬殊以及各种凶险都抛在了脑后。

“之前那几座城,攻打前不是都是劣势尽显吗?最后还不都拿下了?”唐军从将领到士兵,都有这种想法。

然而,这次没等他们到达安市城,便遇到了高延寿率领的高丽军。

高延寿率领的高丽军,就是来截唐太宗率领的唐军的。

原来,为了不让安市城也落入唐军手里,盖苏文令高延寿和高惠贞阻挡唐军前行的步伐,让他们成为唐军进入安市城的两道屏障。也就是说,唐军若想去安市城呢?那就先过了他们这两关再说吧!

虽然如此,唐太宗还是很自信,他对身边将领说:“朕觉得高延寿无非有三种策略:要么以安市城为堡垒,率兵到最前沿,依靠险恶地形阻止我们,再加上有城内的粮食做后盾,甚至看准时机让骑兵抢夺我们的兵马,在我们无法破除他这道屏障时,我们被逼无奈就会退兵,可退兵又有泥沼地等着我们……总之,就是困死我们。当然,这是上策;要么,他们会和城中的军民一起连夜逃跑,这是中策;要么就自不量力,与我们硬拼,自然这是下策。”

唐太宗分析得头头是道,似乎高延寿的作战计划,全在他的预料之中,最后还冷笑着说了一句:“看着吧,他们一定会出下策,然后在我们眼皮底下做我们的俘虏。”

众将士一听,全都哈哈大笑,他们觉得,有皇上坐镇,他们此次进攻安市城,简直就是手到擒来。因而,虽然是在高丽地盘上作战,也将面临打野战,可唐军依然充满信心。

高延寿率领的高丽军呢,也是信心满满。对于高丽几座城池的轻易失守,高延寿和他的高丽军都觉得只是唐军没遇到他们。因而,对于不管从兵力上,抑或地势上都占绝对优势的他们,认为活捉唐朝皇上,把失去的城池夺回来并不难。

然而,在高丽将士们纷纷要求主动攻打唐军,活捉唐朝皇上时,高丽军中一位难得的明白人高正义却对此持不同意见,他对高延寿说:“唐朝皇上在还是秦王的时候便率军铲平各路豪杰;坐上皇位后,他又使四方臣服,这样的人是天降天人,如今他率领唐军来攻打我们,我们千万不能硬来,臣以为不妨按兵不动,然后派奇兵截断他们的粮道,到时候他们的粮草用尽了,想打我们又打不了,想回去也无路可走,我们就可以不战而胜了。”

这位高正义的策略倒真像唐太宗所说的高丽军的上策,只可惜自信的高延寿根本不听高正义的。

“你怎么能长别人志气灭自家威风?”高延寿不满道,“如今不管他们从兵力上还是地势上都处于劣势,此时不出击又等待何时?”

高延寿的决定,正是唐太宗想看到的,也就是唐太宗所猜测的,高丽军的下策。

在李世绩率领的一万骑兵和唐太宗汇合后,唐太宗决定不等高延寿主动出击,逼他出击了。因此,他开始实施他的第一步:诱敌深入。他要让高丽军率先出击。于是,唐太宗令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率领千余突厥兵前去迎战,然后故作不敌往后撤。

高丽军果然上当,他们不停追击,追到了离安市城8里远的六山(今辽宁海城东南)列阵。

那里有唐太宗和唐军大部队等着。

唐太宗和长孙无忌率领数百唐军将士站在高岗上,看着绵延40余里布阵的高丽军,脸上露出了笑容。

“陛下,此时高丽军的全都兵力都投入到了安市,都城平壤防守空虚,不如让末将率精兵5000直取平壤如何?”江夏王李道宗说。

唐太宗想了想却摇了摇头。他觉得在兵力上,唐军本就与高丽军相差很大,如果又分出5000精兵强去平壤,安市这边的唐军面对高丽军可就没有丝毫回击之力了,风险太大。他觉得还是倾尽全力,拿下安市再说。

既然高丽军已被他诱出,那他就要按他的步骤来,他开始实施第二步:诱高丽军出击。这个诱敌出击的任务就交给了李世绩率领的一万五千步兵,让他们在西岭布阵。

第三步,打突击战。长孙无忌率精兵一万,埋伏在北峡谷处,在敌人出击时,从敌后进攻;第四步则是唐太宗亲率4000步兵和骑兵上北山,堵高丽军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