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这一次,是真的走到岔路口了(第8/16页)

其实我小时候中国已经不是奇缺钢铁了,不过,钢产量近亿吨的美国、苏联仍然像大山一样压在我们头上。1957年,毛泽东说“我们要好好干五十年,把工业建起来,要有美国那样多的钢铁”。这和前面“十五年赶上英国”的口号合称“赶英超美!”很多年来,这个词都被当做不知天高地厚的同义词。

然而现实往往要比想象神奇得多,如果说实现15年超英的目标还打了点折扣(真正超过英国花了18年),50年赶美却早已不是个问题了。2007年,毛泽东发誓要赶上美国的50年后,中国根本就不再用“万吨”这个单位来衡量钢铁产量,因为中国钢产量已经接近5亿吨,是美国的5倍有余。

那一年,没有人为这个50年目标的实现而大肆庆祝,因为中国早在1995年就以9500万吨的数字超过了美国,提前12年实现了毛泽东的预言。到了1996年,中国钢产量首次超过一亿吨,坐上了第一钢铁大国的位置,至今再也没丢掉这个冠军。到2010年,中国钢产量占了世界一半。

钢铁产量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之和,这种事情历史上只有三个国家实现过:公元前14世纪的赫梯(第一个发明炼铁的国家)、19世纪的英国和“二战”后的美国。从历史经验来看,凡是取得这个成就的国家接下来都会变成世界霸主。中国大陆地区钢产量现在已经相当于全世界钢产量的47%,难道说中国将主导21世纪的地球?

这样的想法肯定会被不少人鄙视——中国人多,某种产量世界第一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一人均还是垫底。这显然是没过脑子的套话,简单一算就知道,中国人口不到世界的五分之一,却生产了接近一半的钢铁,人均钢铁产量已经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2.5倍,这是小学应用题水平的结论。

2.5倍的差距意味着大部分国家包括发达国家的人均钢铁产量已经被中国甩在身后,2010年,中国人均钢铁产量是470公斤,美国是250公斤,俄罗斯是450公斤。二百年来,中国终于在主要工业品的项目上可以和世界列强比人均值了,这是个历史性的时刻!

当然,还有另一种观点——钢铁是夕阳产业,钢产量并不代表国家实力,听起来似乎也有点道理。比如印度现在的钢铁产量已经超过发动“二战”的纳粹德国两倍,但还是没人拿印度当盘菜。

不比钢铁咱们还可以比点别的,比如说高速铁路。在2010年,时速350公里的西郑高铁和沪杭高铁先后投入运营,2011年京沪高铁通车运行,再加上2009年末开通的武广高铁,中国的高速铁路通车里程已经超过了世界一半。而且,高铁和高铁并不都一样,日本和欧美的高铁标准一向是时速超过200公里就算,在中国谁要敢把200公里的线叫“高铁”,肯定会被99%的老百姓笑话:“老哥,那叫动车。”

如果继续吹毛求疵,还可以罔顾事实编一个“中国是用举国之力修高铁,不管经济效益”之类的瞎话,或者欧美这几年金融危机,被中国占了先机等等。问题在于,我们没占到先机的东西是大多数,比如汽车,1949年我们汽车产量是0。

2009年,中国造了1379万辆汽车,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2010年继续暴增到1826万辆,比第二名日本(963万辆)多了近一倍,曾经号称“汽车轮子上的国家”美国只有773万辆,算上加拿大和墨西哥,整个北美大陆也只有1215万辆。当然,我们还可以说,美国、日本这是受到经济危机影响,销量萎缩。不过(除中国以外)历史上汽车年产量的最高纪录是1303万辆,是美国在1999年创下的,就算把那一年加拿大、墨西哥的产量都加上,整个北美洲总计1762万辆,也还是比我们差了60多万辆。

如果进一步鸡蛋里挑骨头,我们还可以说中国的汽车不如美国的大,不如日本的省油,不如欧洲的安全,反正给自己挑毛病最容易。毕竟这个世界上绝对一模一样的产品不多,不过也不是没有,比如说电。2010年,美国全年发电量4万亿度,中国以4.14万亿度的优势堪堪超越。

必须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从1882年爱迪生建立第一个发电厂直到2009年,一共128年,没有一年美国不是发电冠军。这中间正是美国从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到称霸全球的一个多世纪。在21世纪的头十年即将结束的时候,美国失去了发电量第一的位置,中国则拥有了和美国相当的工业力量。2010年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净增加值双双超过美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再考虑到中国货更便宜的事实,我们的工业规模其实早已经是世界冠军了。

从统计数字来看,除了上面说到的钢铁、铁路、汽车、电力,中国目前有220项工业产能世界第一,其中超过170项占到世界产量一半以上。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美国有一个“联邦物料分级代码体系”将一切工业品划分为78个大类,643个子类。也就是说在至少1/3的制造业领域里,我们是当之无愧的霸主,远远超出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