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品位结构的研究框架(第13/13页)

(29)拙作:《君臣通用与如王之服:周礼六冕的再考察》,《国学研究》第19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0)王溥:《唐会要》卷二二《岳渎》,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427-429页。

(31)参看任爽:《唐代礼制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5页。

(32)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书中还引述了罗森伯格“王朝专制主义”和“官僚专制主义”两个概念。“王朝专制主义”的特点是君主个人对社会及“王家仆从”的支配,官僚“出于恐惧而屈从于权威”;而“官僚专制主义”,如后拿破仑时代的普鲁士,是由职业官僚统治的国家,君主本人则成了“最高行政长官”。第248页以下。

(33)狄百瑞认为:“儒家思想一方面透过他们的道德说教,不断地给专制权力种种限制,一方面又不断地从事于政府组织的改革,这些对中国专制政治似乎有调和与软化的作用。”W.T.deBary:《中国的专制政治与儒家理想》,《中国思想与制度论集》,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6年版,第215页。

(34)艾森斯塔得指出:君主在谋求集权之时,首先要摆脱传统的贵族、部族和显贵群体的束缚。见其《帝国的政治体系》,第15页以下。又如,普鲁士的绝对主义王权之所以任用官僚,就与打击贵族的意图相关。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为打击抗命的地方贵族,保证中央权力的集中,曾任命一批中产阶级出身的官员担任高级职务,“因为这些人比贵族更听话”。参看徐健:《近代普鲁士官僚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8-39页。

(35)有人认为,“专制”是就政府对人民的关系而言的,亦即,是相对于“民主”而言的。这看法是片面的。“专制”也是相对于贵族政治而言的,亦即,“专制”问题不仅发生于“君—民”层面,也发生于“君—臣”层面。培根说:“一个完全没有贵族的君主国总是一个纯粹而极端的专制国:土耳其是也。因为贵族是调剂君权的,贵族把人民底眼光引开,使其多少离开皇室。但是说到民主国家,它们是不需要贵族的。”《培根论说文集》,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51页。孟德斯鸠说:“在没有贵族的君主国,君主将成为暴君。”《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上册第16页。梁启超也看到了这一点:“贵族政治,为专制一大障碍。其国苟有贵族者,则完全圆满之君主专制终不可得而行”;“贵族政治者,虽平民政治之蟊贼,然亦君主专制之悍敌也。试征诸西史,国民议会之制度殆无不由贵族起。”见其《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收入《梁启超全集》第3卷,第777、782页。

(36)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后记”部分。

(37)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三、四章有关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