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7/29页)

虽非本意——但降旗深受期待。

而降旗,确实看到了佛洛伊德的未来。他确信。

不过,到此为止了。看见的不是新的地平线,也不是学问上的真理,只是单纯的佛洛伊德的未来。同时,降旗如此思辩着,不论否定或是肯定,没有人能从佛洛伊德的咒缚中脱逃。

——如咒一般的东西。

突然,仿佛附身之物离开般,降旗丧失了行动力。总有一天,会有人凝视着我所做的自我凝视吧。那并非自己的工作。

如此,一回头,恩师还诉说着自我啦、性欲啦之类的问题。降旗绝对没有要毁谤作为一门学问的精神分析,也无意轻蔑日以继夜、努力不懈的同胞的意思。几乎没有医院将它列为正式的科目,恩师也非处在学院派中央。在那之中,只有一小撮的人,不畏战中、战后的逆风,拼命摸索着精神分析的未来。那是有价值的,很伟大的事。不过,自己完全失去了行动力。如此而已。

如果是学生时代的话还好,但当时降旗已经以医师的身份在工作。既然学了精神分析,也不能只是当个普通的精神神经科医师。

提出败北宣言,离去。

也就是说,自己不适合那职业。降旗现在是这么想的。

老家的牙医院的父亲过世时处分掉了,所以降旗彻底成为漂泊者。流浪了两个月左右,他遇到了白丘。

有如仙人的白丘,似乎拥有有足够的德行,让寡言的降旗说出流浪之前的来龙去脉。降旗花了三天三夜的时间,诉说自己,白丘不断微笑地倾听。

当降旗陈述终了时,白丘说:“你想太多了。”

然后他说,洋葱剥了几层皮还是洋葱,即使不剥皮也不会不知道那是洋葱。从降旗的角度来看,是很普通的回答。但是,降旗喜欢坦然说出这平庸地接受。也发现自己连平庸的回答都无法平庸地接受。附在身上的东西,一点也没拔除。

如此寄居在教会里,一晃眼就半年了。

以帮忙杂务为条件,白丘提供教会一室作为降旗的住所。这是所谓彻底的寄居——应该是吧。

然而,降旗被赋予担任某个角色的工作。

听信徒忏悔。

这真是件奇怪的事。

首先,有人来这里忏悔,是不对的。

所谓忏悔当然是坦白罪行并且悔改,但通常,在教会的忏悔应该拥有超越于此的意义。所谓信徒在教会忏悔,指的是对赎罪的命令和依其祈求赦免的行为,这是赦免洗礼过后的罪,称为“告解”的圣事之一。这若在天主教的教会是可行的,因为天主教承认圣事。

但在新教里,“洗礼”和“圣餐”以外的圣事,基本上并不被承认。那是白丘亲口告诉降旗的。

不只如此。简单地说,也可以认为告解才是促使旧教与新教分裂的原因。告解的形式化使赎罪的观念应运而生,其滥用产生了恶名昭彰的赎罪券,于是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这是极其有名的事件。

也就是说,到新教教会忏悔是不合理的。白丘的信徒如果真的理解教义,这本来应该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所以,来寻求告解的信徒不知怎么了,牧师也不知怎么了。

即使如此,每个月都会有人来,白丘也不拒绝。

“这并非告解喔。”白丘说,“勉强说来,这是得不到回答的心理咨询。”

好像把它和信仰分开来看了,所以才起用降旗。

降旗确实曾经相当反感。当然,非圣职的降旗赦免其罪,信徒也无法获得救赎。降旗这么说,白丘却回答,别说类似结论的东西了,当然,连感想都是不必要的,只要好好地听,最后说“请悔改”,就行了。

结果拒绝不掉。

不过,实际上听了之俊,的确,无聊的告白很多。容易发怒很困扰啦,忌妒心太过强烈啦,大约是这类程度的告白。并且,大概都是一吐为快就满足地回家了。说什么忏悔,这不是夸大其词,是愚蠢。

他们因诉说而获得安慰。

并且,在持续扮演倾听者的工作中,降旗深深地体悟了。

降旗作为精神分析医师之所以受挫,不应归咎于佛洛伊德,该怪罪的是自己,问题出在降旗身上。降旗充分认知了这点,他并非讨厌分析,而是讨厌做分析的自己。并非反对佛洛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