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家的温暖可治愈一切

小河的家乡在东北,四线小县城。她的爸爸妈妈原本在城中钢厂工作,前几年钢厂效益太差,年过五十的员工就被“鼓励”提前退休,爸爸妈妈就齐齐被鼓励着退了下来。退休后的那一点儿工资只够买菜,好在小河的爸妈都勤快利索,在小城市中心的元申丽辰百货租了一个档口做米粉米线。夫妻二人经营有方,加上顾客也都是邻里常客,连卖货稍带拉家常,小饭馆儿总是热热闹闹。

夫妻二人以女儿为荣,在这小县城里,江小河考取了北京的大学,又在高级的写字楼里上班,这很是让爸妈骄傲。

这几年小河逢年过节回家,也都是带着好消息,升职啦,加薪啦,爸爸妈妈也都是红光满面、充满希望地迎接自己回家。

这次春节提早回乡,避开了春运高峰,她没坐飞机,而是改乘火车返乡,小河要要循着十年前来北京上学的路再走一次。在长达近十个小时的路途里,小河一直无法合眼,她趴在车窗边,盯着外面的景色,生怕一闭眼就会错过什么。

越往北,越可见熟悉的白雪黑土,一片苍茫。东北的雪,起初如鹅毛,漫空飞舞;随后如棉絮,大团下落。再被北方劲风一吹,如沙如粉,整个宇宙变成了一片白色。

“方便面火腿肠矿泉水”,小河泡了一盒方便面,越往北走,身边乡音越重。家乡真好,有爸妈盼望她回家的感觉真好。

过了山海关后,上来一家四口,小两口跟自己年龄相仿,但是牵的那对龙凤胎看上去有五六岁了。年轻的妈妈和小河对望了下,眼睛一亮,脱口而出她的名字,“你是江小河!”说着兴奋地拉起小河的手。

小河记得这位年轻的妈妈是她的初中同学,却又想不出名字来,只好尴尬地笑着,不好意思发问。同学倒不介意,报了自己的名字,跟小河熟稔地拉起家常来,原来他们一家四口是从孩子们的奶奶家回姥姥家过年。

看着一家四口的穿着,小河看得出老同学生活并不富裕。

老同学知道小河在北京工作,眼中流露出无比艳羡,说自己高中时早恋,耽误了学习没考上大学,早早嫁了,二十三就生了孩子,再没上过班。

这对小朋友淘气得很,在火车上窜上窜下,老同学一边和小河聊着一边忙着哄孩子,一会儿就折腾得浑身是汗。而这同学的老公则坐在旁边沉浸在手机游戏里,仿佛照顾小孩子跟他没有丝毫关系。小河没哄过孩子,有些笨手笨脚,连想抱孩子都不知怎么伸手。

餐车推过,小朋友跳着脚吵闹着要吃零食,老同学看了看零食上的价格标签又放下,神色尴尬,回身哄着孩子们说,这车上的不好吃,妈妈有好吃的。

小河看出她是嫌火车上的零食太贵了,赶忙掏出钱包要买零食,却被老同学连连摆手推回去,“我不是嫌贵,不是嫌贵。”小河不想老同学尴尬,收回钱包,再狠狠地从心里鄙视对面座位上这位全程只顾自己打游戏而不照顾孩子们的爸爸。

孩子们没了零食吃,又去闹爸爸,这爸爸来了脾气,不耐烦地吼了老同学几句,你怎么管孩子的?连几个孩子你都管不住?!

孩子们见爸爸吼妈妈,不敢再闹着要零食,加上也玩累了,不多时,一个躺在妈妈怀里,一个枕在妈妈腿上,睡着了。

小河看着乖乖睡着的一对小朋友,如同两只小猫咪,她觉得小家伙们好可爱,俯下身能看到小孩儿脸上特有的茸毛,她轻轻摸摸他们红扑扑的小脸蛋儿,软软滑滑的。

自己不再年轻,如果能有一个自己的小家、自己的孩子,也挺好。

孩子睡了,老同学终于能安生地跟小河说说话。她问小河北京的工作,问小河有没有结婚,问北京的好玩儿的地方,说自己一直想带孩子们去北京看看长城和故宫。

小河看得出老同学对自己的羡慕,在老同学眼里,小河是幸福而自由的。她不用为懒惰的丈夫发愁,没有调皮的小孩子们的烦扰,她一定有大大的房子,在高级的写字楼里面办公,还有很多很多的钱。她还提到了李云清,“那个住在你家隔壁的李云清,听说他也在北京。你和他有联系吗?当年他可是咱学校有名的学霸。”

提起李云清,小河心里还是被撞了一下,她希望自己的担忧都不会应验。连忙笑着说学长确实就在北京,发展得不错。

小河不讲自己的烦恼,这老同学也听不懂这些烦恼,大城市工作的人,穿得好,用好手机,有什么烦恼呢。临别分手,小河给老同学留了电话,嘱咐她若带孩子们去北京玩儿一定找她,她来安排住处。转头想想,自己在北京忙忙碌碌的五年,没房没车没家没娃,而今又可能没了工作,自己说要招待人家,可自己算是北京人吗?在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自己到底拥有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