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第3/5页)

#

另一边,林涣见到了沈倦。

从上回出了事情以后,国子监就放假了,一连放五天,说是等局势稳定下来以后再让他们回去上课。

林涣昨天前天都来找过倦哥,结果倦哥一直不在,林涣没办法,决定每天都来问一问。

也是巧了,今天沈倦终于在了。

“先生这几天都在忙什么?一直见不着人。”

沈倦很疲惫:“一些善后的事儿。”

林涣疑惑:“先生不是国子监的监丞吗?怎么这事儿也要你去善后?”

【白菜豆腐脑:欢宝傻了吧,国子监归礼部管的啊,监丞也算是礼部的官员啊。】

【心上人:啊?国子监是归礼部管的吗?】

林涣挠头,他也还真不知道。

沈倦说:“义忠亲王造反失败被捕了,和他有关系的一些官员都要处理,六部都在忙。”

林涣忽然想起石呆子来:“那他倒他,他们的那些府官什么的岂不是也倒了?”

沈倦点头。

“太好了!那些个仗势欺人的家伙!看他们往后怎么办?”

沈倦哭笑不得。

这样很容易地动山摇的一件大事,在他一个小孩的眼里,竟然还不如底下的府官们仗势欺人能受关注。

林涣又说:“先生辛苦啦。”

沈倦摸摸他的脑袋。

他从不跟林涣说自己都做了些什么,一向都是默默地去做,林涣也不知道,但他每次看到自己累的时候,都会跟自己说一声辛苦了。

沈倦忽然觉得很奇怪,故意问:“我又不是为你做事儿,你和我说辛苦做什么?”

林涣:“我是替别人道谢的,他们不知道先生做了什么,我是知道的,我还知道,还有很多像先生这样的人,一心为着百姓在做事儿,是最好的官。”

不像那些个坏蛋,整日里只知道争权夺利,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烧杀抢掠贪污受贿,坏事儿都做尽了。

百姓们也总是记得他们的多,骂他们贪官。

怎么说呢?大家对这些贪官污吏简直了解的头头是道的,历史上也多是记载这些人的事迹,很小能注意到其余人。

这是林涣最近看史书感觉出来的,他的《汉书》已经看完了,二十四史看了大半,里头像是秦侩这样的奸臣记了大半,还有就是些高风亮节但是过得特别惨的好人。

像倦哥这样的好人都没有什么记载的。

沈倦摸了摸他的头,感慨:“难怪人家都说,要是自己的学识够了,一定要收几个弟子,教育弟子的时候,也是在反思自己,同时弟子的思想也能反馈给老师,我感觉你也能教我不少的东西。”

林涣却没听见后半句,反而警觉:“先生?你要背着我收别的弟子???”

沈倦:“……”

林涣噘嘴:“国子监里那些也就算了,左右不是正经收的,先生只能有我一个正儿八经拜了师父的徒弟!”

沈倦说:“我本来也没想着收别人,你想到哪里去了?”

林涣这才高兴起来:“好!”

沈倦叹气:“小小年纪从哪里学来的这样的脾气。”

【心上人:就是因为小小年纪才会有这样的脾气啊,反正我见过的小孩子,独占欲都比大人强多了,玩具要一个人,先生也要只是他一个人的,欢宝现在也就是九岁,这种想法还挺正常的。】

【白菜豆腐脑:笑死,倦哥一说可能会收别的徒弟,欢宝嘴撅得都能挂油瓶了。】

林涣才不理他们调侃,扭头问沈倦商量别的事情:“那个什么义忠亲王,以后怎么办?”

他看了史书,自然知道这样造反的人都是要被杀头的。

可义忠亲王是皇上的亲儿子,而且听说现在的皇上特别看重自己的子嗣们,要是他把义忠亲王砍了,心里得多难受啊。

沈倦说:“这才是我最近为什么忙的原因。”

他一句话差点没让林涣吓到地上去:“前两天,义忠亲王服毒自尽了。”

林涣:“哈???”

不是吧??

他以为义忠亲王有胆子谋反,应该是个聪明人物呢,怎么被抓了就自尽了?

直播间也搞不懂。

【一言不合:感觉这朝廷跟闹着玩一样,难不成因为曹老根本没怎么提到红楼梦的背景,这背景才这么敷衍??】

【古文学研究:不至于不至于,其实感觉也挺合理的,这义忠亲王、忠顺亲王都被封到亲王了,想来年纪也挺大了,和康熙那会儿一样,儿子们年纪都大了,有野心了,康熙自己却又在壮年,压制不住他们。】

【古文学研究:不都说曹老在隐喻自己的家族么,要真是和猜测中的一样,义忠亲王和太子差不多,康熙还挺喜欢自己那个太子的,舍不得杀他。但是这种谋反的事儿咋说呢,就像你做了坏事被大人们发现了,岂不是会很羞愧?记一辈子都有可能,而义忠亲王呢?他原来是被当做储君培养的,结果自己按捺不住想谋反,谋反还失败了,天下皆知,能不羞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