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我的子民(第8/10页)

秦凤仪心说:倒还算有些诚意。

秦凤仪便指了指傅浩道:“你看我这位长史如何?”

方壶是与傅浩打过交道的,知道这是位精明官员,立刻道:“傅大人不计较我昨日的无礼才好。”

秦凤仪挑眉,看向傅浩与李邕,问方壶:“你昨天怎么无礼他了?”

方壶未料得傅浩竟未与亲王殿下说此事,顿觉傅浩心胸宽广,傅浩笑:“并没什么,昨日我们一见如故。”

李邕在秦凤仪耳边叽叽咕咕把事情说了,就是方壶让傅浩用脖子赏鉴了一回他的宝刀,秦凤仪看傅浩的脖子,未见伤痕,可见只是吓唬了傅浩一回。方壶起身对着傅浩一揖,傅浩连忙双手扶起方壶,回施一礼:“以后有劳城主照应了。”

“还得请傅大人指点。”方壶道。

双方草拟契约后,方壶亲自与傅浩出门,请秦凤仪大军入城。

冯将军等人,见着秦凤仪才放下心来,如柏衡、崔邈,都是面露激动,提心吊胆了一宿一天,这颗心总算放回肚子里了。

秦凤仪与诸人说了壶城归顺之事,同时,秦凤仪已经商量着上思县与邕州的驻兵之事,一则是两地都要建城,李邕说了,先得帮他们把城墙建好。以前不怕,现下他都投降亲王殿下了,就怕桂王知道后派大军来杀他,要是城墙还这么破半边,他可是觉都睡不好的。

秦凤仪手里有建过凤凰城的商贾,在他看来,邕州的城墙不算什么大工程。秦凤仪道:“测量后,我便着人前来。”

李邕大喜。

秦凤仪再令易大师给上思县设计建城的图纸,之后,秦凤仪就与傅长史商量调兵驻守上思与邕州之事了。

邕城那里,李邕有青壮四千左右,秦凤仪打算再调六千兵马,给他凑一万人。李邕完全没有意见,上思县那里,五千兵马即可。

大家商量半日,秦凤仪看诸人面有倦色,便打发他们各去休息了。

襄阳侯却是留了下来,有事与秦凤仪说。襄阳侯面有愧色,秦凤仪问:“怎么了?”

襄阳侯道:“实在没脸同殿下说,只是却不好不让殿下知晓。”他把这一日外头的事说了,原来秦凤仪孤身入城,留大军在城外等候。秦凤仪久不出城,便有宗室觉着秦凤仪算是完蛋了,肯定是被扣到城里去了。他们生怕要打仗,连累到他们性命,便偷偷自行离去了。

秦凤仪还当是什么事呢,问:“走了多少?”

襄阳侯老脸微红:“随殿下南下共一十八人,如今只剩九人。”

“走便走了,随他们去吧,他们原也不是我的手下,是走是留,皆随他们的意便是。”秦凤仪笑,“你没走便好。”

襄阳侯哼道:“老臣岂是那样的人。”他又忍不住劝秦凤仪一句,“殿下以后可千万莫行此险招了,简直是吓死老臣了。”

秦凤仪笑道:“我也是有媳妇儿有儿子的人了,焉会犯险?这也只是看着险罢了,我心里都有数。”他又安慰了襄阳侯几句,看他熬得眼睛通红,怕是昨夜一宿未眠,忙让他去休息了。

襄阳侯走后,柏衡方过来,与秦凤仪说了裴公府的一位三公子随几位宗室径自离去之事,秦凤仪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也还罢了。”

人走人留,秦凤仪根本未曾在意。他带这些人出来,原也是要看看这些人的品性,如跟他呼啦啦南下的那些个宗室,能留下九人,便已足够,至于豪门子弟,有三五个得用的便可。

秦凤仪在壶城停留五日,方率大军回程。傅长史便留在了壶城,一并留下的还有柏衡与百位亲卫军。

之后,薛重与易大师留在上思,与他们一并留下的还有五千山蛮,对,就是那些被秦凤仪一路收拢的山蛮,薛重都让留在了上思,以后修城建城的,也少不了要用人手。秦凤仪回到信州城,一则拨调兵马入驻上思、邕州两地,二则便是组织商贾们过去建城。这一回建城,秦凤仪没有招商,直接就找的信誉好,以往做工程质量好的商贾,而且此次的银款与以往不同,先建城墙,二十天能把城墙建起来是一个价,一个月是一个价,倘超过一月,便是另外的价码了。

待几家银号知道秦凤仪是要建榷场时,连忙上门请安,打听榷场之事。听闻是与交趾的榷场,如闽商兴趣就不大高,闽商银号是以海贸起家,在他们看来,交趾地小而狭,而且这小国也不大富裕,想是即便开办榷场,亦十分有限。相对的,他们对于凤凰城外城的建设更感兴趣。

秦凤仪都随他们,此时,老牌银号的眼光就展现出来了,晋商何老东家与徽商康老东家私下却是往上思投了一笔银子,上思所建不过小城,论规格,远不能与凤凰城相比。故而投资的数目并不大,而且这回是长期投资短期投资两种,其间种种复杂,条款就有半尺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