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章(第3/6页)

所以在确定对方的忠诚或是掌握对方的把柄之前,陈云州是不会轻易相信这些“变节”人员的话。

还是只能派自己的人去,哪怕短时间内混不进重要的圈子,但稳打稳扎,至少带回来的消息保真度高。

回到庆川,他就与郑深商量了这事。

之所以只找郑深,是因为陈云州隐约猜到郑深前期应该混过京城那个圈子,只是不知为何跑到庐阳这等偏僻的地方做一个不入流的小官。

郑深不提,他也不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和不想言说的过去。只要这点不妨碍庆川,那没必要去深究对方的秘密。

郑深听完后点头赞许:“大人说得是,咱们注定要与朝廷为敌,是该在京城布置一些探子。这样,回头我跟夏员外商量,在京城开个商铺,做书肆或是银楼、酒楼这样的买卖,书肆酒楼接触的读书人多,京城读书人多是官宦子弟,知道不少,银楼权贵人家的女眷出入比较多,这都是比较容易搜集信息的法子。”

陈云州听完笑了:“没想到郑叔你还是做买卖的好手。”

郑深摆手无奈一笑:“哪里,只不过很多重要的消息都是不经意泄露的,既然咱们起步晚,那就从细微处入手,以小观大。”

比如女眷买首饰,大不大方,挑什么款式,就能判断一些该府的状况。还有小厮替主人采买东西,奉承几句,有些个得瑟的稍不注意就说漏了嘴。

至于酒楼里那群家伙,喝高了哪还会注意自己到底说了什么,一些不讲究的恐怕会把他昨晚睡在哪个小妾的房里都嚷嚷出来。

陈云州颔首笑道:“郑叔说得是,看来咱们府邸的下人也要好好调教一番,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能说。”

陈云州只是随便说说,哪晓得郑深还当了真:“我也这么觉得。府中的下人要再仔细查一遍,以后不能轻易添人,一旦入府都必须是信得过的。”

好在他们俩都是光棍,平日里事务繁忙,也就回后衙吃个饭,睡个觉,所需的仆从并不多,这几年都没再添过人了。

凡事小心谨慎为上,他想查,陈云州也没出言阻止,只是派人把陶建华和庆川府其他主要的官员请了过来,宣布了几件事。

一是杨家稻明年试验种植这事,交给了郑深。

第二件,是在庆川辖下七个州府开展工业,吸纳残疾军人或烈属的计划。

陈云州要求,各州县都要建水泥工坊、砖瓦工坊,因为这些太笨重,运送成本太高,就地生产是最划算的。

很快他就会凑齐兑换蒸汽机的拥护值,以后庆川的工业必然会迈入一个大发展的阶段,基础设施必须弄起来,否则以后大量的工业品怎么销售出去?

所以陈云州的第三件事是修路。

修路一来有利于商贸,二来有利于行军打仗,集结兵力。

所以陈云州打算在今年冬季将七个州的道路全部修通,宽度要求一丈二,能基本满足两辆马车并行。这次路面也有具体要求,先得铺上一层一寸半的石子或是一层砖块,然后再在上面浇上一层水泥,这样下雨天也不会受影响。

而且因为古代都是马车、牛车这类的车子,载重顶多也就几千斤,而且行进的速度很慢,不会轻易压垮地面,这样的路应该能走很多年。

庆川府官员面面相觑,被陈云州的大手笔给震惊了。

良久,一官员问道:“大人,那这修路的银钱从何而来?”

现在也就庆川和兴远、桥州的路修通了,其他路段都是老路,残破不堪。这可是个大工程,要耗费不少人力物力,而他们家大人又不喜无偿征用那些杂役,每次至少都会管饭。

陈云州早想过这个问题了:“前期由官府垫资,等路修成之后,以后凡是马车、牛车等从一州到另一州,都需缴纳十文钱的养路钱。这笔钱,一是用于偿还修路的钱,二是如果某段路因天灾毁塌或是踩破,都由官府维修,资金就从这养路钱中出。”

这是陈云州借鉴了现代高速公路收费制度。

先修后收费,而且他这只对车辆,还是跨州的车辆收费,通常来说,两个州府之间都有几百里,一辆车收十文钱对能出得起这样远门的商贾而言,根本不算什么。

毕竟要是坑坑洼洼的烂路,万一遇到雨雪天气,车子直接陷进泥里,那在路上耽搁的时间都远远不止十文钱。整个行程要是能节省一两天,住店吃喝的费用算下来都够了。

不过这样一来,前期官府的资金会比较紧张。

所以陈云州还有第二个策略。

“各州县若资金不宽裕,可与当地的富商巨贾合办砖瓦工坊、水泥工坊这类惠及当地民生的工坊,官府出地,富商掏钱,占股,这样砖、水泥的开销可由工坊垫付,等来年收了养路钱后,再分批依次给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