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十九(第4/6页)

“该着。”

“这算是恶贯满盈了。”

“死了,脖子更长了。”

“你皱着眉毛干啥?不乐意?咱们是不能叫你乐意的,要你乐意,元茂屯的老百姓,都该死光了。快跑,快跑,还能撵上韩老六,在阴司地府,还能当上他的好腿子。”有人竟在韩长脖的尸首跟前,长篇大论讲谈起来了,好像他还能够听见似的。

这时候,胡子的后阵大乱了。稠密的步枪声里,夹杂了机关枪的声音。萧队长细听,听出有一挺轻机枪和一挺重机枪。

“胡子没有机枪,准是咱们的援兵到了,冲呀,老乡们,同志们,杀呀!”小王兴奋地蹦跳起来,他冒着弹雨,端起匣子,不停地射击。

“冲呀!”刘胜也用匣子枪射击。他冒汗了,汗气蒙住了他的眼镜,他把匣枪挟在右腋下,左手去擦眼镜上的水蒸气,完了他又一面叫唤:“冲呀!”一面也冲上去了。萧队长和花永喜一样,眼睛打红了,他不管人家,人家也不要他指挥了。大伙有个同样的心思,同样的目的:全部干净消灭地主胡子们。这个同样的心意和目的,使得元茂屯的剿匪军民死也不怕了。

正当人们横冲直撞,唤杀连天的时候,在老远的地方,在深红色的高粱穗子的下边,在确青的苞米棵子的中间,露出了佩着民主联军的臂章的草绿色的军装。其中一个提着匣枪在岗地上摆手,向这边呼唤:

“同志们,老乡们,不要打枪了,不要浪费子弹了,咱们早把胡子团团围住了,咱们要捉活的,不要死的呀。”

“能捉活的吗?”老花放开嗓门问。

“能捉,管保能捉,咱们民主联军打胡子,都兴捉活的,这几个一个不能跑。跑了一个,你们找我。”提着匣枪的穿草绿色军装的人说。

元茂屯的军民的枪声停下了。残匪被逼进一个小泥洼子里,一个一个的,双手把枪举在头顶上,跪在泥水里,哀求饶命。唤捉活的那人带领一群人,从高粱地里跑出来。元茂屯的老百姓把手里的扎枪抱在怀里,鼓起掌来了。有一个人登上高处,用手遮着照射在眼睛上的太阳的红光,望着那些穿草绿色的军装的人们,叫道:

“啊唷,怕有上千呀。”

“哪有上千呢?顶多一连人,你说上千了。”另一个人反驳他的话。

胡子都下了枪,都用靶兀靶拉草绳子给绑起来了。他们从大青顶子下来是五十一个,活捉三十七,其余大概都死了。指挥队伍包围胡子的,是县上驻军马连长,他生得身材粗壮,长方的脸蛋,浓黑的眉毛。萧队长上去跟他握手。他俩原来是熟人,招呼以后,就随便唠了。马连长说:

“晌午得到信,张班长说,先到元茂屯,怕胡子早已打进去了,我说不一定,咱们先赶到三甲,再往北兜剿,也不为迟,这回我猜中了吧?我知道你定能顶住。”

萧队长笑着问道:

“这些家伙押到咱们屯子里去吗?”

“不,咱们带到县里去,还要送几个给一面坡,让他们也看看活胡子。”

“韩老七得留下,给这边老百姓解恨。其余的,你们带走吧。谁去把韩老七挑出来,咱们带上。”萧队长这话还没说完,早就有好些个人到胡子群里去清查韩老七去了,他们一个一个地清查,最后有人大声地叫唤:

“韩老七没了,韩老七蹽了。”

“蹽了?”好些的人同声惊问。

“这才是,唉,跑了一条大鱼,捞了一网虾。”花永喜说。

“这叫放虎归山,给元茂屯留下个祸根。”一个戴草帽的人说道。言语之间,隐隐含着责怪马连长的意思。

“说是要捉活的,我寻思,能抓活的吗?不能吧?地面这么宽,人家一钻进庄稼棵子里,千军万马也找他不到呀。”

“嗯哪,韩老七可狡猾哩,两条腿的数野鸡,四条腿的数狐狸,除开狐狸和野鸡,就数他了。”第三个人说。

“这家伙邪乎,”花永喜插嘴,“五月胡子打进元茂屯,他挎着他的那棵大镜面,后面跟两个,背着大枪,拿着棒子,白天放哨,下晚挨家挨户扎古丁,翻箱倒柜,啥啥都拿,把娘们的衣裳裤子都剥了,娘们光着腚,坐在炕头,羞得抬不起头来,韩老七还嬉皮笑脸叫她们站起来,给他瞅瞅。”

“真是,谁家没遭他的害?光是牵走的牲口,就有百十来匹呀。”戴草帽的人说。

“还点[5]了三十来间房。”第二个人添上说。

“老顾家的儿媳妇抢走了,后来才寻回来的。”第三个人说。

“他们打的啥番号?”萧队长问。

“‘中央先遣军’第三军第几团,记不清楚了。”花永喜说。

“真是,这家伙要是抓着了,老百姓把他横拉竖割,也不解恨呀。”戴草帽的人说,他的一匹黄骒马,也被胡子抢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