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12.程先生(第4/6页)

她当然是知道蒋丽莉的心。像王琦瑶这般聪敏仔细,又没叫感情遮住眼,什么看不见呢?她甚至还能看出蒋丽莉的母亲的心。这一个无能的女人,以往大事小事都是问王琦瑶,如今则是问程先生了。上回亲戚中有人结婚请喜酒,她竟借口王琦瑶有些不舒服,要程先生陪她们母女去赴宴,这笨拙又露骨的用意是叫王琦瑶好气好笑也可怜的。逢到这种情形,王琦瑶总是自行退让,给她们方便。可她不去,程先生也不去。为了蒋丽莉母亲的面子,最后是四个人都去。一晚上,王琦瑶总是候在蒋丽莉母亲身边,左右不离的,空出程先生边上的位子让蒋丽莉去填。王琦瑶这么撮合蒋丽莉和程先生,有一点为日后脱身考虑,有一点为照顾蒋家母女的心情,也有一点看笑话的。她再明白不过,程先生的一颗心全在她的身上,这也是一点垫底的骄傲。看着蒋丽莉心甘情愿地碰壁,虽也是不忍,却还是解了一些心头委屈似的。程先生怎么也摸不透她的心,这颗心太过复杂,是境遇的复杂所造成,也将他推进复杂的境遇中。他总是身不由己地,奔了王琦瑶去,结果却落在了蒋丽莉手中,走入迷魂阵似的。程先生是个直心的人,没有左顾右盼的,对蒋丽莉只觉得她热心,蒋丽莉母亲也热心,虽是有些过头,也不生疑的,总以热心回报,不料误入了歧途。

蒋丽莉为程先生,已不知哭过了多少回了。程先生对她在意一点和忽略一点,都是回到房里流泪的理由。那房间重新收拾过了,书本是清洁整齐摞好的;茶杯天天洗;唱片呢,去旧换新,很罗曼的小夜曲;床头挂了些手绣的香包,是王琦瑶的女工;衣柜里也新添了颜色鲜亮的衣服,是程先生的眼光。这房间里有了一股欣欣向荣的气象,是温顺和婉的好脾气,还是翘首以望的心情。她写了许多不给人看的字句,日记本外面包了红绸子。她看不清形势,一半是因为爱的糊涂,另一半也是有权利心的。她对王琦瑶有权利,对王琦瑶的朋友也有了权利似的。对这权利她也是有些糊涂,不明白哪部分是名,哪部分是实,哪部分当然归她,哪部分则是有前提的公平交易。这也是从小养成的任性使然,到头总是吃亏。蒋丽莉被这感情折磨得不行的时候,便向王琦瑶倾诉衷心。是小说式的倾诉。其中那些上句不接下句,词不达意的地方,才是真感情。这真是叫王琦瑶为难,不知该说什么好。泼她的冷水不对,鼓励更不对,形势是无法分析,真相也不便告诉。她也只能随她去,什么态也不表的。可经不住蒋丽莉一个劲地追问她的意见,只能说程先生人不错,再要问,便不得已地说:人可是有点呆。蒋丽莉却说,这不叫呆,而叫不俗。王琦瑶见她执迷不悟,有时就用话来暗示,说凡事都要凭缘分,倘若没有再用心也是白用。蒋丽莉听了这话,不由得喜形于色,说:这就对了,我自己常想,事情偏偏这样巧,偏巧我和你好,你又带来一个程先生,这巧其实就是缘分啊!王琦瑶一边暗中叹气,一边觉得自己已尽到责任,余下的事再与她没有干系。

决赛的日子是万事的目的地一样,到了那一日,什么都可见分晓的,所以都是一心往那里奔。奔到眼前,抬起头来,才发现事事皆非。不过这一抬头,是将几年当一瞬间说,甚至几十年当一瞬间说的。蒙在鼓里还要有一段。那天晚上,他们三人一个台上,两个台下,多日的努力和激动,都归成一个听天由命,有点悲戚,也有点感动。满台的小姐,台下两个只盯着一个看,他们由于立场和代价的关系,已难以进行比较,也难做判断。他们三个全是束手待毙的,等待命运降临。到第三轮出场,看着穿了婚服的王琦瑶,程先生的眼泪都要涌上来的。这是他朝思暮想的一幕,是惟愿不醒的梦。蒋丽莉的眼里也是含泪的,婚纱下面的不是王琦瑶,而是她自己,她却是不把它当梦,而是当未来。这一时刻,他们三人,台下台上,是泪眼相向,各是各的情怀。最后的关头,蒋丽莉情不自禁地抓住程先生的手,程先生没有拒绝也没有响应,注意力全在台上,身子都是木的,别说是手。待到宣布第三名王琦瑶时,程先生也情不自禁起来,回握一下蒋丽莉的手,然后抽回来,全身心地鼓掌。蒋丽莉也是鼓掌,心更是像擂鼓一般,脸也红了。这一个晚上,初看起来,真是如意夜晚。虽不是头等的荣耀,可位居第三似更可靠,两个有情的则都看见些曙光般的希望。这晚,王琦瑶她们在台上照相留影,接受来访,程先生和蒋丽莉在前厅等候。厅里的康乃馨到底有些枯萎了,红和白都不那么鲜明,枝叶也开始凋零,东一片,西一片的,是收场的样子。厅前的灯火,是最后的辉煌了,人意阑珊的气氛。车马稀了些,馄饨挑子却在路边悄然出现,是静夜的景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