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社会主义在中国(第2/11页)

与此同时,各国社会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不断改善。1997年,社会党国际主席莫鲁瓦访问中国,标志中共与社会党关系正常化。

就在同一年,英国布莱尔率领新工党上台执政,提出“第三条道路”的主张,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新工党1995年党章宣布,工党是一个民主社会主义的政党。工党的目标是:公正社会、开放政体和健康环境。一方面,要扫除资本主义的弊病(分配不公);另一方面推进社会所有制(不实行传统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一段时期内,中国出现了“第三条道路”的翻译与研究热,诸多中国学者研究“第三条道路”的著作纷纷出版。如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谢峰著《英国工党第三条道路研究——兼论西欧社会民主党的革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何秉孟、姜辉著《阶级结构与第三条道路:与英国学者对话实录》,东方出版社出版的阮宗泽著《第三条道路与新英国》,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史志钦著《全球化与欧洲社会民主党的转型》等,对民主社会主义做了相对客观的介绍与评论。

伯恩施坦、考茨基等人的著作也摘掉了内部出版的“灰皮书”的帽子,先后由人民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公开出版销售,受到读者欢迎。

民主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曲折命运,颇受国人关注。当下,国人对于中国未来路径争论颇多,而民主社会主义不管怎么说也是社会主义,自然引起极大兴趣,民主社会主义渐渐走红。

民主社会主义是何方神圣

如此跌宕起伏,波濡云诡,民主社会主义到底是何方神圣?

先解读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西方的一种社会思潮。最早从古希腊广泛流传的关于人人“平起平坐”的“黄金时代”的传说,中经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培根的《新大西岛》、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平均主义文献以及圣西门、欧文、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再到马恩逝世之后一百多年来的探索,社会主义可谓源远流长,门派众多。有人说世界上有五十多种社会主义,更有人说有一百种,这里不再考证。要之,社会主义虽然流派众多,内容错落,但发展至今,不同流派认同的核心价值观是:平等、公正、自由、民主、普遍幸福。尽管有的社会主义流派只是嘴上说说,但也不敢公然否定这五种价值。

至于民主社会主义,则是指用民主的方式即非暴力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而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又特别强调民主的一种社会主义主张。

我们看看历史。

作为欧洲各国弱势民众(主体是工人)反对资本主义压迫的政治运动,民主社会主义在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登上舞台。

“社会民主主义”这一概念,是由法国人赖德律一洛兰和路易·勃朗在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中提出来的。他们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民主党。后来欧美各国成立的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费边社等,都是民主社会主义运动的政党(本书用社会党这一名称代表这些政党)。

路易·勃朗等人谋求增进工人利益,从而实现社会主义。他们主张依靠国家力量帮助,建立“国家工厂”,吸纳大众就业并减少劳动时间。他们所理解的社会主义,借用法国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话来说,就是人人平等,个个幸福。在德国,拉萨尔称自己是社会民主主义者。拉萨尔认为,应该通过普选建立人民政府,反对特权和压迫,社会主义是一场争取普选权即争取民主的斗争。英国的宪章派也认为,争取普选权,是确保财富合理分配的唯一途径。为什么把普选权看得这样重?因为无产者人数比资产者人数多得多,如果真的实现普选,就能靠票数选出为民众谋利益的政治家。

民主社会主义的信奉者虽然也举行罢工甚至局部的起义反抗,但他们并不主张消灭私有制,用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夺取国家政权,而是采用渐进手段,争取普选权,限制政府权力,增加工人工资,减少对弱势群体的税收,扩大就业,救助妇女儿童,缩短劳动时间等。一句话,就是走合法改良的道路。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中就此评论说:“社会民主派的特殊性质表现在,它要求把民主共和制度作为手段并不是为了消灭两极——资本和雇佣劳动,而是为了缓和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的对抗并使之变得协调起来。无论它提出什么办法来达到这个目标,无论目标本身涂上的革命色彩是淡是浓,其内容始终是一样的:以民主主义的方法来改造社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