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长沙痛哭(第2/4页)

文帝是把张苍的话照着字面解释的,他的确想为贾生养蓄资望,好让他做张苍的后继者。他让他做了梁王太傅之后时常召他进京咨询,直率的贾谊照旧是慷慨淋漓地对于权势者毫不客气,他那篇有名的万言的《陈政事疏》,在两千年后的今日虽然都还虎虎有生气,但在当时的权贵者却字字都是眼中钉。别人正在歌舞升平的时候,而他偏要“痛哭”,要“流涕”,要“长太息”,因此便有人造出谣言来,说他是精神病者。大家都在磨拳擦掌地等待一个机会来,给他一个总攻击。

当时的中国和现在的虽然隔了两千多年,但情形却相差不远。中国的内部是封建割据的形势,各国的侯王拥着大兵互相倾轧,并随时都在企图着想夺取中央的政权。外部呢?广东的南越还没有统一,北方时常受着匈奴的压迫,那时的匈奴的气焰真真是高到不可思议,好象随时都有吞并中国的可能。汉高祖有一次带着三十二万大兵去征讨过,但弄得连自己都几乎遭了生擒。从此以后汉室的朝廷便不敢再和匈奴抗衡,年年岁岁只是奴颜婢膝地送些子女玉帛去求和。甚至在吕后称制的时候,匈奴的冒顿单于给了她一封侮辱到极端的信,要她去陪他睡觉。但她也没可如何,只好写了回信去求饶,说:年纪老了,又不好看,不好污秽了单于的下体。另外还送了好些礼物去。①待到汉文帝时,情形是更加险恶了。那时出了一个汉奸叫做中行说,他本是被派遣着送公主去和亲的一位宦官,但他一到了北边便投降了匈奴,并且教导匈奴拒绝中国的子女玉帛以图自强,于是乎连和亲的门路也就闭塞了。汉文帝有一次也想去亲征,到太原去驻扎了几天,然而济北王兴居乘着机会便造起了反来打他的后路,弄得他赶快把北征的兵罢了,算把济北王也讨平了。不用说有功的将士又受了一次论功行赏。就这样在强敌的凭凌之下,中国人在内部自相残杀,而一些朝中的大官也在努力粉饰太平——这样的情形,是不是足以令人流泪呢?

①作者原注:这些史实见《史记·匈奴传》。

贾谊的眼泪虽然多,身体虽然弱,但志气却异常的雄。他的《陈政事疏》中论到“可为流涕者”之一的对付匈奴的那段文字里面有这样的几句话:

窃料匈奴之众不过汉一大县。以天下之大困于一县之众,甚为执事者羞之。陛下何不试以臣为属国之官,以主匈奴?行臣之计,请必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伏中行说而笞其背。举匈奴之众唯上之令。

这些话真可称为最早的“国防文学”,但在当时的胡涂虫却都是嗤之以鼻。——“哼哼,精神病的发作!诗人的梦话!”

贾谊的病自然不是精神病,但他也不是徒说“梦话”的“诗人”。他自己是着着地有所准备的,这在他对于梁王的教育上便可以看出。梁王本是喜欢读书的青年,但他却不让他专门读书,要教他习骑马射箭。他自己也不惜鞭策着自己的病躯陪着梁王练习这些武艺。这用意不消说是很明白的,他所期待于梁王的,是要他成为一个有文事又有武备的全才,以抵御中国的外患,预防中国的内乱。然而谁能料到贾谊这样的善人,终竟只能成为一幕悲剧的主角呢?

他在梁国住了将近四年,在前元十一年的六月又陪着梁王入朝。他们是一路骑着马进京的,临到咸阳城下,刚好入冠的梁王有意矜示自己的英武便纵马飞跑起来。但不幸在咸阳桥上马失前蹄,梁王便坠了马,把脑袋跌破了,死了。

贾谊看到梁王的死,由于突然的冲击和过分的失望,顿时在马上便吐了几口血,他的肺结核一跃便窜进了第三期了。

老头子们得到了下总攻击的绝好的机会,他们的非难的箭丛集在可怜的贾谊的病躯。

“究竟是少不经事,丧心病狂。——教育方针根本错误啦,文不习武事啦,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啦,何况是皇子,是帝胄,是一国的元首。——做先生的人不以诗书礼乐为本,而以骑箭驰突为务,根本是违背圣道。——这罪是值得连诛九族的。——他自己应该跳下咸阳桥去以一死谢陛下。——他还腆颜人世,装病吐血啦。——那血有人说是他把嘴皮咬破了吐出来的,又有人说他那时正在嚼槟榔,其实吐的是红口瀺啦。——我看最好把他送到匈奴去,让他去打中行说的背。——到底不愧是天才,天才,天字第一号的蠢才。……”

贾谊的病已经没有再起的希望了,自然被罢免了,回到了他的洛阳的老家。以后便一直没有起过床来。

他在病床上茬蒋了有一年的光景,每天所萦怀着的都是些悲哀的往事。他想到梁王的死,想到天下的不安和匈奴的披猖,想到一些老头子对于他的忌刻,想到他自己努力一生而毫无结果,想到他仅仅三十三岁便不得不败北。……他愈感觉着自己的败北,便愈见悲愤,弄到后来连晚上的睡眠都被剥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