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 建立新厂,员工管理成大问题(第2/35页)

董其扬惊讶,沉吟道:“你这么坦白,不怕我把他们挖回去?”

“你挖不回去,你们市一机根本没有他们需要的企业文化。我很奇怪,董总今天找我,因公还是因私?”

“算不上公事私事,我一到市一机就听汪总等人提起你,看到你研发的产品,一直想结识你。请你别有敌意,我还不至于来你这儿做工业间谍之类下三滥的事情,只想认识朋友。我在这一行一直主管销售,但我一向与技术人员投缘。可以带我看看你们的车间吗?刚进来时候已经见到初具雏形。”

柳钧亲自陪同进车间参观,而董其扬一见到车间,便脸色一沉。今天是个阴天,但是车间里面却光线充足,自然采光良好。他做业务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心里最清楚好坏。眼前车间无微不至的细节表明,腾飞公司的建造彻底贯彻了柳钧的意图:“请问柳总,车间每平方米的建筑成本大约是多少?”

柳钧微笑:“没比市一机新分厂的预算成本高,但是我这儿比市一机多出很多附加设施。我这些附加设施的目的只有一条:节能降耗,也就是降低未来的运行成本。董总,腾飞两个月后即将成为市一机的最有力竞争对手。”

董其扬硬是笑道:“我不担心,呵呵。这个市场很大,我们两家的产品在这个市场的占比非常之小,完全无法形成竞争,却可以形成集群效应,得利双方。”

柳钧毫不掩饰:“我们的产品完全无法形成竞争,但这个大市人才有限,请恕我往后继续挖你们墙角。”

董其扬反唇相讥:“至今你还没挖走一个工程师,这倒让我感觉毫无悬念了。”

柳钧张了张嘴,但没说出来,不是他没挖走,而是没看上。据汪总讲,以前市一机还有几个不错的年轻工程师,这几年老总换手太快,大家纷纷挂印求去。

两人后来只就车间建筑方面有所讨论。董其扬见到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雏形,见到热处理车间降温水帘的雏形,见到车间集尘和水幕除尘设施的雏形……董其扬不太懂技术,不能很好领会这些看似不重要设施的运行方式,但董其扬是个精打细算的人,果真如柳钧所言,腾飞公司每平方米的建筑成本低于市一机,说明固定资产投入不高,未来的单位折旧不会高于市一机,而眼前这些节能降耗的设施却将真金白银地降低未来运行成本。若真是在市一机与腾飞之间展开竞争,成本已经高下立判。市一机几乎没有竞争力可言。难道这就是柳钧说的产品完全无法形成竞争的原因?

但是等董其扬走出车间,跟着柳钧去几根钢管几片石棉瓦临时搭建的车棚取车,再回首,看偌大场地上的车间异常小巧,身量气势与市一机不可同日而语,董其扬暗自微笑,放下心来。腾飞与市一机,并无可比性。而柳钧其人,董其扬认为此人太直太冲,不是管理制造型企业的好料。一念及此,董其扬放松下来。

腾飞新址地处偏僻,进来容易出去难,柳钧打算开车送董其扬进城。见董其扬站车屁股后面眯着眼睛凝神看他两个车间,他也不禁站到董其扬的角度看自己的公司:“董总,很小,是吧?”见董其扬实事求是地点头,他倒是喜欢:“别看这么小,目前订购的设备也才够放满一半不到的室内面积。资金不足,不如市一机实力雄厚。”

董其扬摇头:“市一机两位股东实力雄厚,不过到我手头可支配资金不够。市区车间迁址市郊,腾出的土地是两个股东来开发,土地差价没全部交给我用作工厂运作。我比你难啊,天天拆东墙补西墙。”

“难怪工程进度慢我起码一半。施工现场基本上就是拿钱说话。”

“哪儿都是拿钱说话。”既然不再将柳钧视作对手,董其扬充分表现出他的大肚,“我听说……有家公司已经赶在你之前,研发出全系列……”

“有,我大学校友的公司,他们买了我系列中一个品种的一套图纸,然后没有疑问,没有创意,也没有改进,仿出一系列低端货。”

“可是那种低端货廉价,性能比过去的已经有较大超越,也能达到一定要求,据我了解,市场相当不错,国内还是有不少企业愿意接受这种价廉物美的产品。我们也准备批量生产。”

“我还知道你们买了美国某家公司的全套图纸,打算进军工程机械。汪总一定能很快制定工艺,只是可惜了汪总的一身本事。所以我说,我们之间无法形成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