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贪婪者的乌托邦(第11/34页)

“就可以去征服世界了”,他最后一句话的声音听来颇有这样的味道——她惊异着这个声音是如此不同于那个大言不惭、令人恶心的腔调,那个人们在他们的年代叫喊着“需要”时所带的半哀求、半威胁,既像乞丐,又像凶手一般的腔调。

“达格妮,”他站在窗前,似乎眼里望见的不是起伏的山峦,而是时间的波峰,“德安孔尼亚公司的再生——以及世界的再生——一定要从这里,从美国开始。它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不是靠运气和盲目的部族战争,而是靠人类思想的理性产物诞生的国家。这个国家是建立在理性为至高权力的基础上的——它在过去辉煌的百年间挽救了整个世界,它必须再挽救一次。德安孔尼亚公司以及一切人类价值的第一步都必须由此开始——因为在地球的其他角落,千百年来形成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了:对神秘的崇拜,无理性为至高权力,到头来只会终结于两个地方:疯人院和坟墓……塞巴斯帝安·德安孔尼亚犯了一个错误:他认可了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声称,那由他根据正当权利挣来的财产,并非出于权利而是经过允许才属于他。他的后代为他的错误付出了代价,我付出的是最后一笔……我想我会看到那一天的到来,到那个时候,德安孔尼亚公司的矿藏、熔炉和运矿码头将植根在这片土地里,再一次生长和遍及全世界,回到我的祖国,我会头一个再去重建我的故乡。我应该能够看到这一天,但我不能肯定。谁都无法预料别人什么时候会选择回到理性上来。可能我到了生命的尽头时,还是一无所成,只有这一座铜矿——美国科罗拉多州高尔特峡谷的德安孔尼亚第一号铜矿。但是,达格妮,你还记得我曾立志要把我父亲的铜产量翻上一番吗?达格妮,即使到了我生命的终点,哪怕我一年只生产出一磅铜,我都会比我的父亲,比生产了成千上万吨铜的我所有先辈们都富有——因为那一磅铜将名正言顺地归我所有,将会被用在一个承认这一点的世界!”

现在的他,从举止、神态到清澈闪亮的目光,就是他们童年时代的那个弗兰西斯科——她发现她问及他的铜矿时,便正如他们当初在哈德逊河边散着步时她问到他的企业规划那样,前途坦荡开阔的感觉重又回到了心中。

“我会带你去看铜矿,”他说,“等你的脚踝完全复原就去。去那里要爬一段很陡的山路,只有牲口走的小道,还没有开车的路。给你看看我正在设计的新熔炉,我已经搞了一段时间了,对于我们目前的产量规模,它还是太复杂了一些,可一旦铜矿的产量上去了——看看,它就会节省多少的人工和资金啊!”

他们一起席地而坐,伏在他在她面前摊开的图纸上,研究着熔炉复杂的构造——那副快乐认真的劲头同他们过去在废品场里端详废铜烂铁时一模一样。

当他去够另一张纸的时候,她的身子正好向前一倾,便发现自己靠在了他的肩膀上。她的身体不由自主地定住了片刻,抬头向他望去。他正低头看着她,既不掩饰心里的感受,也不做进一步的表示。她把身体抽了回来,明白他们都感到了同样的欲望。

随后,在她心里依然回味着她过去对他的感情的同时,她体会到了一直存在于这份情感之中,但此时才第一次在她心中清晰起来的东西:如果说那样的欲望是一个人生命中的礼赞,那么她对弗兰西斯科的情感就像是在部分付出后获得的片刻辉煌一般,始终在庆祝着她的未来,尽管她不知道还会付出多少,但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的期待。在清晰的同时,她也知道自己第一次体会到了不是对于未来,而完全是对于此时此刻的那种感受。让她知道这种感受的是一幅画面——画面中,一个人的身影正站在小石屋的门前。她想,这个鼓舞她不断走下去的最后希望,也许永远都将无法到达。

但她愕然想到,如此一幅人类命运的前景却是她最深恶痛绝和拒绝接受的:人永远是在一心去追逐前面某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灿烂,却注定无法赶上。她觉得她的生命和价值观不会令她如此;她从不会沉溺于虚幻,只要有可能,她就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到。但她却面临这样的境地,而且苦无对策。

那天晚上,她看着高尔特,心里想到——她不能就这样放弃他,放弃这个世界。有他在面前,答案似乎更加难找。她觉得一切问题都不再是问题,眼里只看得到他,什么都无法让她走开——同时又觉得如果将她的铁路放弃,她就将没有权利再这样望着他。她感觉到她已将他拥有,从一开始,他们就已经明白了彼此未曾道明的心思——她同时还感觉到,他完全可以从她的生活中消失,今后的某一天,在外面世界的街道上从她身边走过,他可以形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