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堡·湖(第4/4页)

“到埃瓦德有啤酒,”施拉姆用亲切的声音说道,“坐五个钟头的火车。再走一段,有一个狩猎木屋,还有煤矿。有趣的事儿多着呢。”

“我要抗议,”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哀号着,“把我的包给我。我有权待在我想待的地方。可是这,这简直就是个斩首之邀(5) !”——他告诉我,他们抓住他的胳膊不放,他气得直喊。

“必要的话,我们就拖你走!”领队厉声说道,“可那样一来就闹得不愉快了。我对你们每一个人负责,不管你是死是活,都得带回去。”

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被连推带搡地带上了一条林中小路,像是一个可怕的童话故事一般。他连身子都转不动,只觉得身后的湖光在渐渐远去,被树木遮挡,最后彻底消失了。四周昏暗的冷杉焦躁不安,却也无可奈何。每个人都进了车厢,火车一开动,大家便动手打他——打了好久,还创造了好多打法。他们想到的花样之一是用螺丝开瓶器钻他的手掌,钻完手掌再钻脚掌。那个去过俄国的邮局职员找了一根棍子,缠上皮带,做成一根俄式刑鞭,下手之狠,好不熟练。好家伙!别的男人更喜欢用他们钉了铁片的鞋跟踩他,女人们则喜欢掐他,扇他耳光。人人打得好不过瘾。

回到柏林后,他来见我,变化太大了。他平静地坐下来,双手按膝,讲了他的故事。他口口声声说非辞职不可,求我放他走。他一口咬定干不下去了,他没有力气与人类为伍了。我当然让他走了。


(1)  奥地利蒂罗尔地区的服装,一般为粗布上衣,皮短裤,旅行靴,缀羽毛的帽子。

(2)  Tyutchev(1803—1873),俄罗斯诗人。

(3)  拉丁文转写的俄语,吻 。正确拼写应为potzlui,此处讽刺其发音不准。

(4)  即伏尔加格勒,伏尔加河流域最大的工业和农业中心。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后改称察里津,一九二五年改名为斯大林格勒,一九六一年又易名为伏尔加格勒。

(5)  “斩首之邀”是纳博科夫一九三八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的书名。书中主人公莫名其妙地入狱,等待着遥遥无期的死刑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