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曼(第3/4页)

萨克的故事讲到尾声时,他悲伤地闭上双眼,给我留下的印象更深。

好像是在慕尼黑,巴赫曼和往常一样,和佩罗夫太太住在同一家旅馆里。就是在刚到的当天晚上,巴赫曼突然不告而别。离音乐会只有三天了,萨克急得发疯。巴赫曼就是找不着。时值晚秋,雨一个劲地下。佩罗夫太太感冒了,卧床不起。萨克带上两名侦探,到一家家酒吧搜寻。

演出那天警察打来电话,说巴赫曼找到了。是半夜从街上捡回来的,已经在警察局美美地睡了一觉。萨克没说一句话,直接从警察局把巴赫曼拉到了剧院,交货般地交给了助手,然后到旅馆取巴赫曼的燕尾服。萨克隔着门向佩罗夫太太讲了事情的经过,然后就返回了剧院。

巴赫曼坐在他的化妆室里,黑毡帽低低地拉下来压在眉头上,一根指头伤心地敲着桌子。他周围的人忙忙乱乱,窃窃私语。一小时后观众开始步入大厅,各就各位。舞台上灯光照得亮如白昼,两侧墙上装饰着风琴管雕塑,闪闪发亮的黑色钢琴已经竖起了琴盖,琴凳就像一朵低矮的蘑菇——一切就绪,恭候一个人赶快挥动潮湿、柔软的手,让钢琴响起暴风雨般的音乐,响彻舞台,响彻巨大的音乐厅。厅里女人的裸肩和男人的秃头在一闪一闪地动,活像蠕动的小白虫。

这时巴赫曼小跑着上了舞台。台下欢声雷动,像一个密实的圆锥体升了起来,又降下来,散成意犹未尽的掌声。对此他却毫不理会,而是热情地自言自语,边说边开始调钢琴凳上的圆盘,然后拍拍凳子,在钢琴边坐了下来。他掏出手帕擦了擦手,带着怯生生的笑容扫了一眼台下第一排。刹那间笑容消失了,脸痛苦得变了形。手帕掉在了地板上。他专心致志地把台下第一排就座的脸又挨个儿扫了一遍——看到中间那个空座位时,停顿了一下。只见巴赫曼砰的一声按下琴盖,站起身来,走到舞台边上,转着眼珠子,像个芭蕾舞女演员那样举起弯弯的双臂,非常可笑地跳了三四下芭蕾舞步。观众愕然,后排座位那里发出一阵笑声。巴赫曼停住步子,说了点什么,但谁也听不见。接着他如同拉弓扫荡全场一般,朝所有观众打了个轻蔑的“无花果”手势。

“事情发生得太突然,”萨克述说着,“我来不及赶过去阻止。做完那骂人的手势,他正准备下台,我才匆匆赶过去。我问他:‘巴赫曼,你上哪儿去?’他说了句很难听的话,就消失在演员休息室里了。”

这时萨克亲自上台,去平息愤怒和笑闹汇成的风暴。他抬起一只手,总算让大家安静下来,接着他郑重承诺,音乐会照开不误。一进演员休息室,他发现巴赫曼居然若无其事地坐在那边,嘴唇一动一动地念节目单。

萨克瞥一眼在场的人,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立刻给佩罗夫太太打电话。打了好久没人接听,最后终于听见咔嗒一响,电话里传来佩罗夫太太虚弱的声音。

“赶快过来,”萨克急急地说,立起手掌敲打电话簿,“你不在,巴赫曼就罢演。这传出去哪得了!观众正在闹——什么?——你说什么?——对,对,我一直在给你讲,他罢演。喂?唉,该死!——电话挂断了……”

原来佩罗夫太太病势更重了。医生这天来了两次,见玻璃管里的水银柱沿着红色的刻度爬了那么高,不由得面露惊慌。佩罗夫太太挂上电话之后——电话就在她的床头——兴许幸福地笑了笑。她哆哆嗦嗦地站不稳当,但还是穿起衣服来。胸口一阵剧痛,刀扎一般,可是幸福感召唤她穿越高烧的迷雾和耳鸣。不知为何我是这么想象的:她开始穿长筒丝袜了,双脚冰冷,脚指甲老是挂住丝袜。她尽可能把头发收拾到最好的程度,裹上一件褐色的皮大衣,提着手杖出门了。她吩咐看门人叫来一辆出租车。昏暗的人行道闪着微光。出租车的车门把手又潮湿,又冰冷。一路上她嘴上肯定带着轻轻的幸福微笑,出租车马达的声音,车轮胎咝咝响的声音,和她发烧的耳鸣声,一起汇聚在她的耳侧。赶到剧院后,只见一群一群的人乱哄哄地拥出剧院,撑开愤怒的雨伞,拥入街道。她险些被撞倒,但总算挤了过去。萨克在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一会儿抓抓左腮,一会儿又抓抓右腮。

“我简直气疯了!”萨克对我说,“就在我打电话那会儿,大师逃走了。他对我讲,说是上厕所,结果悄悄溜了。佩罗夫太太一进来,我就冲她嚷开了——她为什么没有坐在剧院里?你要明白,当时我根本没考虑她生病的事。她问我:‘这么说他现在回旅馆了?我俩走岔了,没碰上?’我在气头上,叫道:‘旅馆见鬼去吧——一定是去酒吧了!酒吧!酒吧!’我嚷不动了,转身冲了出去。我还得去解救售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