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进香(第13/15页)

“老爷,我也是为他着想呀。你讨了个美国老婆,就应该风风光光办桌请客。你就应该像帕西教徒办喜宴那样,噼噼啪啪放烟火庆祝一番。你不应该躲藏起来。他们没办桌,连一杯喜酒也没请我们喝。”

“他太太是美国人,他们真的没钱。”

“老爷,你被他们骗了。他们把钱藏起来。很多外国人跑到克什米尔来乱搞,随便结个婚,觉得很好玩。可是老爷,让我提醒您,克什米尔的结婚证书是有法律效力的。”

阿里·穆罕默德听到亚齐兹这么一说,立刻掏出一张结婚证书。我凑上眼睛仔细一瞧,发现上面果然有齐诺比雅、雷菲克和巴特先生的签名。

“老爷,他们想隐瞒也来不及了,”亚齐兹说,“他们的婚姻是有效的。”

看来,他们争的不只是金钱而已。他们觉得,身为克什米尔人和穆斯林,他们的尊严遭受了践踏。他们诚心诚意欢迎一个美国女孩皈依他们的宗教,而今他们却担心自己被愚弄了。

“他不付房租,我就拿走他的锡塔尔琴!”亚齐兹说。

雷菲克在斯利那加城奔走一整个早晨,四处张罗,终于筹足这笔钱。中午时分,夫妻俩搬出旅馆。我们正在吃午餐时,齐诺比雅走进来向我们道别。一个男人站在门帘后,躲躲闪闪。

“雷菲克!”

他应声走进来,站在她身后约莫两三英尺处。

她脸上那副泰然自若的神情刹那间消失了。显然,她知道我们已经听说了古尔玛格村发生的事。

“这是……”她忸怩地说,“我的丈夫。”

在我想象中,雷菲克是一位心灵饱受煎熬、神情十分憔悴的音乐家,不料出现在我眼前的竟是一个身材中等、体格健壮、脸如满月、五官平板的家伙。我原本以为我会遇到一位目光炯炯神态傲慢的锡塔尔琴演奏家,没想到我看见的却是一个睡眼惺忪、畏畏缩缩的小伙子。瞧他那副德行,就像一个偷偷抽烟被当场逮住、慌忙把香烟藏在身后、悄悄把嘴里那口烟吞进肚里的少年。雷菲克是印度人,又是一位音乐家。我期望看到的是一头长发和一件袖子宽大的印度式白衬衫,而不是一颗小平头和一套印度裁缝店定做的黄褐色西装。

怎么看,雷菲克都不像是一个会通过锡塔尔琴向恋人倾诉衷曲的大情人。他只是一个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已经结婚的小伙子。可怜的雷菲克!他到克什米尔来只是想度个假,却莫名其妙讨了个美国老婆,把自己弄得疲累不堪,身上一文不名。以往我总是以为,激情是一种天赋,不是每一个人都拥有的。现在我却觉得它是一种奇妙而复杂的机缘,每个人一生中总会遭逢的。

雷菲克伸出手来,跟我紧紧一握——感觉上就像跟军人握手似的。接着,他把手伸进西装内襟口袋,掏出一支不怎么起眼的钢笔,以一种流畅的文书字体写下他的地址(如今,也是乐琳或齐诺比雅的地址了)。

“你们一定要来看我们!”她说,“哪天晚上有空,就来我们家吃晚饭吧。”

一转身,夫妻俩掀开门帘走出去了。从此以后,我再没遇见过雷菲克。

我们也该打包行李,离开克什米尔了。我们该向这个有两扇窗子、窗外有群山的旅馆房间说声再见了。湖畔的芦苇已经转变成黄褐色,每天下午,我们看见一艘艘运载着已经收割的芦苇的“施客啦”游船,航行在湖中的水道上。向日葵的梗茎变得十分粗大,成群鸟儿聚集在一堆乌黑的、被太阳晒焦的花瓣中,啄食种子。一天下午,花园中的向日葵全都被砍掉了,扎成一捆,丢弃在厨房门口。疮痍满目,整个花园暴晒在太阳下。向日葵的残株,看起来就像木材一样的发白。

一天黄昏,亚齐兹邀请我们到他家那栋高高矗立在湖中的砖房子里吃晚饭。他亲自撑船,送我们过去(船上载着一罐从旅馆带去的自来水,罐口覆盖着餐巾)。夜色迷蒙,“施客啦”游船上悬挂着一盏灯笼,静悄悄地沿着一条垂柳夹道的水路,朝亚齐兹的屋子荡过去。亚齐兹以古礼对待我们。恍惚间,我们仿佛走进了威尼斯水乡中。我们坐在楼上一个空荡荡的、家具全都被搬走、家人全都被赶出去的房间,但我们听得见门后有人在走动,讲悄悄话。亚齐兹跪在我们面前,陪我们聊天,但这个时候的亚齐兹不再是旅馆服务生,而是我们的主人——一个家道殷实、独立、认真而有主见的男人。妇女和小孩涌进房间时,亚齐兹在他们面前表现出来的面貌,却是一个负责顾家的男人。这栋房子的墙壁十分坚厚,黑黢黢的,感觉挺温暖舒适。墙上装设着一个个拱形壁龛,窗子很小。冬天,屋里摆个火盆,一家人围炉闲话家常。屋外,整个湖面都已经结冰了,冰层坚厚到可以让吉普车在上面驰骋。我们得赶在大雪降临斯利那加城之前离开克什米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