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法拉格特(第2/10页)

他给她雕刻了一个订婚戒指,自己买了一顶新的丝绸高帽。这是第一次,“热情高涨”。他戴上帽子“立即步行冒雨穿过西班牙广场,没有打伞”去看她。

她告诉母亲:“你们应当习惯家里有一个古斯和古熙,听起来怎么样?……”不过她父母清楚地表示,直到他得到了一个重大作品的佣金,才会同意古熙嫁给他。他目前还没有得到这个。

他们当然关心她的幸福,不过同时也关心她未来的财产保障。他们曾很富裕,但由于托马斯·赫马在商业上的“不顺”,生活水准大大降低了。当然,他们随时会伸出援手的,但数目有限,古熙完全理解。

1875年,圣高登斯离开了罗马,返回纽约。就像第一次一样,他又乘坐了最低等舱。在路上,他从电报里得知,他的母亲去世了。这是他第一次巨大的悲痛,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一种心痛,他说:“像火一样。”

他在十四街和第四大道交汇处的德国储蓄银行大厦租了一间寒酸的小工作室,也可以在那里睡觉。他父亲的家里太挤了。

听古熙说在波士顿公共公园计划给查尔斯·萨姆纳塑像,要竞招,他决定试一试。但是他的作品遭到了拒绝。(被选中的雕塑师是托马斯·保尔,他以前雕塑过那个公园门口乔治·华盛顿骑马的雕像。)

不久以后,圣高登斯得知了有计划要在纽约建一个纪念馆,纪念海军上将大卫·格拉斯哥·法拉格特——名言是“去他妈的鱼雷”,内战时莫比尔海湾战役的英雄,这一战役导致了新奥尔良的投降。据说已经组成了一个塑像挑选委员会,纽约市拿出了9000美元。圣高登斯立即申请了,并和任何他认识的并可能会为他说上话的人联系。

要给法拉格特这样的人塑一个铜像可不是简单的事情。这位海军上将的经历很丰富,自从美国海军创建时就开始了,战功卓著。他是一位海军军官的儿子,10岁就随海军出海,甚至12岁就曾短暂地指挥过一艘被俘的舰船。他在轮船上生活,不到20岁就到过了世界大多数的地方。

他知识丰富、聪明,没有上过正规的学校,却学会了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最重要的是,他勇敢。内战爆发时,他已经在海军服役近50年了。得到了让新奥尔良投降的命令之后,他命令这支最大的舰队挂上美国国旗。战争结束时,他是第一位美国海军得到名副其实的上将军衔的人。

圣高登斯给古熙的母亲写信说:“我已经制作了两个模型,一个大型素描和一个石膏像。在我看来,拿到这笔佣金的可能性很大。”

他的事业和他的婚姻都靠它了,最后他得到了。

他在签合同时先得到2000美元,完成泥塑后得到3000美元,铸成铜像时得到2000美元,把塑像运抵纽约时得到2000美元,总共是9000美元。在后来的一个账本上,他记录道:"1877年6月1日我结婚时,手头有2821美元。”

他和古熙在她的家乡,罗克斯巴里的温斯洛普大街举行了婚礼。两天之后,他们坐上了汽船“阿比西尼亚号”,到巴黎去度蜜月,并开始法拉格特塑像的工作。他们这次乘坐的不是下等舱。

古斯觉得这个工作得在巴黎完成,并不是因为这里的“艺术潮流”,而是因为在这里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比在美国国内更受重视,这里熟练的工匠很多,有石膏制模工、铸造工等。他手头的工程比他做过的任何工程都大,更富于挑战性,需要得到最好的帮手。

古熙是为数不多的在巴黎的一位美国新娘,即使有大量的美国年轻人在这个城市,她要尽力适应她的新角色。他懂法语,而她不懂;他熟悉巴黎,她不熟。此时,她在这个城市除他之外,没有一个认识的人。

古熙的健康改善了,古斯说是因为葡萄酒,她觉得真正的原因是心情愉快了。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凯旋门附近的工作室工作,她也尽量让自己忙碌起来,到卢浮宫去临摹,到大市场去买手套。一天晚上,他们去看歌剧,她惊叹那宏大的楼梯,尽力去想象她听说过的那么多的巴黎社交生活。她给母亲写信说:“我希望有人请我们去参加大型聚会或招待会,我会穿上我的结婚礼服……”她在另一封给母亲的信中写道:

想一想,这所房子里有24户人家使用同一个入口,12户使用同一个楼梯,我们虽然在这里住了三个月了,但除了对门那家之外不认识任何人。这不奇怪吗?

“奥古一直在绞尽脑汁地想新奇的好主意。”她报告说。

他也抽出时间向她父母写信汇报她的健康状况,拿她日渐增加的体重开玩笑,并表达对他们的经济资助的感谢。他于1877年秋天的一天傍晚,这样开头写了一封信:“古熙在奋力准备晚饭,我也要奋力写封信。她现在吃得多了,睡得多了,走路多了,说的和……我三年来见过她时一样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