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3/6页)

“效何,早成这门亲事的话,苇席就不收你钱了。哈哈!”过后表爷爷宪林和爷爷开玩笑。

阴历八月初十,在本家大嫂的撮合下,表爷爷、二姑夫带了二斗麦子、二斗大豆、五尺土布来到了爷爷家。

“叔叔!”二姑夫彬彬有礼。

爷爷很激动。

“二叔啊,人家来‘请庚’啦,快‘回庚’吧!”大嫂说。

“好啊!先喝茶。我这就写。”爷爷找了一张红纸,写下二姑的生辰八字:公元1922年3月14日0时45分出生。用红纸包好。

二姑夫恭敬地接过爷爷递给的红包。

爷爷和表爷爷本来就很投机。

“大哥,今天就算定亲了。”表爷爷说。

“行,我们都是贫穷人家,烦琐的定亲礼俗就免了吧!结婚时你再办得好一点。都省点吧!”

按照当地风俗,那时大户人家要传柬定亲,多称“投契”。男方选定黄道吉日,将四折红柬(即订婚书)及衣料、金银首饰等聘金、礼品装入拜匣(木盒),由男方尊长带喜夫送至女方换回张成婚的柬帖,女方回敬鞋帽及文房四宝等。中等以下户多用小柬,礼品及仪式一切从简。定亲柬帖一式两份,换柬为据。传柬定亲后,亲友邻里相贺,男方则备席答谢媒人和亲友。

宪林表爷爷觉着自己儿子四个,二姑夫是老大,第一次婚事办得红火一些,虽日子不宽绰,但也别太难为。

他把二姑夫的出生日期写下来,提了一条5斤重的草鱼和两条咸鱼。这礼品不用花钱,反正水库里多的是。随后找到本村的李半仙。

李半仙是我们那一带的小神仙,精通阳宅三要、地理正宗、易经预测、八字预测、奇门遁甲、金锁玉观、走马阴阳、旺宅化煞、六爻占卦等之类,让人感到很玄。

“是大哥啊,你看,你看,您客气啥?我们本村本里的。”李半仙仙发飘逸,正在剥玉米皮子,也就是刚收获的玉米棒子的外衣,剥好后再像姑娘的辫子一样一个个系起来挂在树上或搭好的木柱上。

他很客气地接过表爷爷的礼品。

“孩子要结婚了,请你查查日子。”

这是老家结婚的风俗。老家结婚讲究婚姻“合八字”,主要是因为男有阳,女有阴,男女都有金、水、木、土、火五种命。因此,男女婚配实质是阴阳五行相生相合的结果。在婚姻上,有男益妻、女助夫,有男克妻、女克夫。论男女时有:男命宜旺,旺则福,衰则灾。女命益衰,衰则福,旺则灾。柔为本为福,刚为刑为灾。这符合阴阳刚柔的理论。如果是女刚女旺,男衰男柔,这叫阴阳反错,违背阴阳规律,当然有灾。

表爷爷把二姑夫和二姑的生辰递给李半仙。

经过一番推演,李半仙说:

“大哥,行,二人性格投机,喜结良缘,多子多福。日期就定在阴历十月初十,好日子。不过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大哥,我说不好听的,男方可能命中有克,中年疾病缠身。您别在意。”

“没关系!没关系!二人能结合就好!”表爷爷对其他并没在乎。

李半仙用红纸写好日子及新娘开面、梳妆、坐床、上下轿方向及送迎男女客所忌属相等交给爷爷。

但真让李半仙算着了,以后二姑夫参加抗美援朝打伏击,严寒卧雪5天,一条腿冻坏了,严重肺炎也没治愈,成了慢支,整天咳嗽吐痰,气晕无力,不到50岁就撇下二姑和6个孩子走了。

婚期日子查毕,表爷爷便安排婚事,吩咐二姑夫将写有婚期、新娘开面、梳妆、坐床、上下轿方向及送迎男女客所忌属相的“迎婚帖”送给爷爷家,双方依此做婚嫁准备。

十月初六,二姑夫把给二姑准备出嫁的衣服、鞋子等送到爷爷家。我们当地叫“下催妆”。

爷爷也没有多少东西陪送给二姑。他让东邻老木匠给二姑打了个木头箱子,装衣服等物品,也没什么首饰品。奶奶用仅有的几斤面加上二姑夫送来的5斤面粉加点白糖,白糖还是表爷爷从飞水集买来看望爷爷的,奶奶一直留着,烙了些“糖箍扎”(类似水饺的面食)和一些用刀切成棋子块那样的面食,以备二姑嫁到那边去分给那些小孩子。

不管怎么穷,爷爷还是很讲究的,也很给二姑家面子。结婚前一天,他安排本家大嫂找了4个人“下奁房”,用扁担把二姑的所有东西送到二姑夫家。

十月初十左右,二表爷爷亲戚和村里近邻都过来表示祝贺。虽然是战争年代,库区人家还相对宁静。安丘城的日伪军要来抢粮,走水路的话需要摩托艇,旱路又绕道,所以鬼子伪军出来向西走的话一般沿现在的小路沿路抢劫。战乱时本来都很少走动的亲戚,借这机会也加深一下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