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断片(1865—1868) 第三章(第12/13页)

18 拿破仑一世的幼弟日罗姆·波拿巴住在罗亚耳宫,拿破仑三世住在杜伊勒里宫。

19 法国新闻记者,年轻时接近蒲鲁东,1852年后成为拿破仑三世的拥护者。

20 第二帝国时期,巴黎的街道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工作,目的在于迫使工人离开市区,并使街道不适于建造街垒,又便于调动军队。

21 原指使重伤者免受痛苦而给予的致死的一击。

22 指1858年颁布的《社会治安法》。

23 埃斯皮纳斯(1815—1859),法国将军,拿破仑三世的亲信,1858年起任内政大臣。

24 即费奥多尔·丘特切夫(1803—1873),俄国著名诗人。1865年3月,他在巴黎遇见赫尔岑以后,向他谈了这里讲的那件事。

25 安东马基(1780—1838),科西嘉医生。1819年起在圣赫勒拿岛作拿破仑的医生,写有《拿破仑最后的时刻》一书。

26 原文为德文,意思是“大山(阿尔卑斯山)造成的压抑感或恐怖感”,即噩梦。

27 引自普希金的诗《酒神之歌》。

28 《约伯记》是《圣经》中的一篇,记载富翁约伯的经历和上帝对他的考验,但作者不详,这里把作者定为以赛亚只是勒鲁个人的看法。所谓“五幕悲剧”,也只是勒鲁对该书的形容。作为基督教社会主义者,勒鲁是借该书阐述自己的思想。

29 古希腊特尔菲地方阿波罗神庙的女祭司和女巫,常以阿波罗附身的方式宣示预言。

30 西方唯灵论者经常玩弄的一种所谓通灵活动。

31 《塔木德》本是注释和讲解犹太教律法的一部文献,被犹太教奉为经典。这里是泛指一般的犹太教哲理。

32 《圣经》中的先知,《以赛亚书》记载了他的言行。

33 “勒鲁”在法文中含有红色之意,法文的皮埃尔相当于俄文的彼得。

34 勒鲁因反对拿破仑三世,于1851至1869年流亡国外,住在泽西岛及格恩济岛。1863年出版了他的一本神秘主义著作《萨马列茨海滩》。

35 牛顿在晚年陷入了神秘主义宗教思想中,曾花许多时间研究《圣经》中的《启示录》,并对它作了注解。孔德晚年也对神秘主义发生兴趣,企图建立新的人道的宗教。

36 12世纪左右的一个法国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也不多,只有残本流传。皮埃尔·勒鲁曾在《约伯记》中与勒诺讨论来世问题,又借约伯和蒲鲁东等的对话发挥了灵魂转世的思想。

37 1867年在巴黎战神广场举办了法国的第一次国际博览会,规模巨大,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赫尔岑在这里所说的“世界市场”即指此而言。“老诗人”指雨果,雨果这时虽尚未正式回国,但已得到拿破仑三世的赦免,他为博览会写了《巴黎》一文,作为博览会导游手册的序言。

38 尼禄、卡利戈拉和卡拉卡拉都是罗马帝国时期的暴君。

39 塞内加(约公元前4—公元65),古罗马哲学家及政治家,曾任皇储尼禄的教师,尼禄亲政后又成为尼禄的重要大臣。乌尔比安(?—228),罗马法学家,皇帝卡拉卡拉的重要大臣。

40 巴黎关押死刑犯人的监狱,建于1830年。

41 这几段和下面的一段话都是从《巴黎》一文中摘录的。

42 但以理是希伯来先知,《圣经》中有《但以理书》,这里是指诅咒和预言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的人。

43 指1867年在日内瓦召开的和平自由同盟成立大会。和平自由同盟由雨果和加里波第等人发起组织,系资产阶级和平主义团体。

44 指马克·迪弗莱斯(1811—1876),法国政论家,蒲鲁东的追随者,拿破仑政变后流亡国外。下面的话引自他在苏黎世写的《1789年至1815年战争与和平权力史》的序言。

45 梅尔西埃(1740—1814),法国剧作家,拿破仑一世执政后,始终持反对立场,1814年去世时,拿破仑已垮台。这里引用的他的话是迪弗莱斯在序言中讲的。

46 指基督教徒,在《新约全书》中,耶稣被称为拿撒勒人,拿撒勒是耶稣最早的活动地点。在这里,赫尔岑是把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比作拿撒勒人,而把资产阶级共和主义者比作基督教出现前的“异教的高级僧侣”。

47 勒南(1823—1892),法国哲学家和宗教理论家,思想上反对唯物主义,政治上反对第二帝国,认为知识分子应作为“精神堡垒”,用人道主义来反对专制暴政。1858年他发表了《当代问题》一书,赫尔岑认为这是作者“既不像奴隶,又不像自由人的枯燥的道德说教”。

48 罗伯斯庇尔创立的共和国宗教的主神。1794年5月由国民议会用法令颁布确定,并规定6月8日为“最高存在节”,罗伯斯庇尔本人担任最高祭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