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英国(1852—1864) 第七章 德国流亡者1(第13/14页)

51 米特拉达梯六世(?—公元前63),古代黑海地区本都王国的国王。据说他为了防备别人下毒,从年轻时起就每天服用微量毒剂,使肠胃能抵制毒药,以致最后兵败,服毒自杀时,毒药竟然无效,只得请卫士将他杀死。

52 琼斯(1819—1869),英国工人运动活动家,诗人,1845年参加宪章运动,成为左派领导人,并与马克思建立了亲密友谊,后来由于与资产阶级激进派站在一起,马克思与他断绝了关系。

53 纪念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的大会,于1855年2月27日在圣马丁会堂举行。

54 戈洛温在1855年2月13日的《广告晨报》上提出,赫尔岑不能代表俄国在大会上发言。至于马克思,琼斯在发起成立国际委员会的时候,就邀请马克思参加,马克思表示反对,认为这是把工人运动的领导权让给小资产阶级流亡者。后来在琼斯的敦请下,马克思参加了一次会议,但提出了赫尔岑的问题,认为赫尔岑是个斯拉夫主义者,这对国际运动是有害的,此后马克思没再参加委员会的活动。在圣马丁会堂的大会上,赫尔岑的发言虽然表现了对沙皇俄国的革命立场,但也表现了一定的俄国民粹主义观点。

55 即科尔德罗依提到的那些信,赫尔岑在这些信中表现了俄国民粹主义观点,正因为这样,才得到了科尔德罗依的重视。

56 《往事与随想》的这个英译本于1855年10月由伦敦的赫斯特与布莱克特出版社出版。同年11月《广告晨报》为书名和“流放”问题对赫尔岑展开了攻击。赫尔岑把这件事也算到了马克思的账上。

57 指1859年4月开始的意大利民族解放战争,这次战争由撒丁王国联合法国对奥地利宣战,主要目的是驱逐奥地利在意大利的侵略势力。

58 即《奥格斯堡总汇报》,它与马克思没有任何关系。赫尔岑在第五卷第三十六章提到它时,也称它是“黑色的和黄色的”,黑色是指它的反动性,黄色是指它没有原则。

59 匈牙利革命者。当时匈牙利人为了反抗奥地利统治,对拿破仑三世抱有一定的幻想,甚至希望争取拿破仑的帮助,因此关于这些匈牙利人“已被拿破仑收买”的谣言,在伦敦的流亡者中是很流行的。

60 这篇文章并非马克思所写,它是一个匿名作者根据布林德提供的教材写成,也可能是布林德自己写的,本来投给宪章派的《人民报》,后来由李卜克内西把它转寄给《总汇报》。但是马克思确实早已根据福格特的言论,断定福格特与拿破仑三世有关系,至少是在推行拿破仑的政策,因此在1860年写了《福格特先生》一文,予以揭露。后来发现的一些材料也证明马克思是对的,但当时赫尔岑完全站在福格特一边,并为他辩护。

61 《海尔曼》是德国小资产阶级右翼在伦敦出版的机关刊物,主编金克尔曾受到马克思的多次批评,马克思与这刊物毫无关系,赫尔岑这里的话都是猜测之词。

62 乌尔班是奥地利驻意大利侵略军的统帅,1859年在意大利北部与加里波第对阵。滂陀尔是乌尔班手下的一支雇佣兵,大多由匈牙利等族人组成,以残酷闻名。

63 这是1859年意大利民族解放战争中的两次重要战役,两地都在意大利北部,6月4日奥军十二万人在马真塔被击败,向东撤退,6月24日与撒丁王国和法国的军队在索尔费里诺遭遇,又大败,这两次战役为意大利走向民族独立奠定了基础。

64 由意大利北部曼图亚、佩斯基耶拉、莱尼亚戈和维罗纳等四个城市构成的军事防区,它是从奥地利通往意大利的必经之地,也是奥地利为了保证对整个伦巴第地区的统治而建立的主要防区。

65 指1813年德国抵抗拿破仑侵略的战争。

66 布赫尔(1817—1892),德国政治活动家,属激进派。

67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诨号。

68 罗德贝尔图斯(1805—1875),德国经济学家。

69 德国流亡者,起初流亡在巴黎,现在到了伦敦。

70 在德国北部,当时为一独立公国,既不属于普鲁士,也不属于奥地利。

71 考尔巴赫(1805—1874),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72 科内利乌斯(1783—1867),德国画家。

73 当时的一个歌唱家。

74 米勒的朋友。

75 指在西欧旅游的俄国人。

76 都是黑格尔派哲学家。巴德尔(1765—1841)不仅是德国的哲学家,也是反动的神学家。

77 奥尔巴赫(1812—1882),德国小说家。

78 塔尔马(1763—1826),法国著名演员。

79 1844年在普鲁士发生了一个名叫切赫的人行刺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的事,切赫打了两枪,都未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