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5/5页)

没人答腔。我们一行人继续往休憩亭走去,对于方才所发生的事情,再也没有提起。

现在回想起来,我才了解当时的我们正好处于一个对自己稍微了解的年纪,知道自己是谁,又和监护人以及外界的人有何不同,不过究竟这些代表什么意义,却还是懵懵懂懂的。我相信,每个人在某个童年阶段,也曾有过类似我们那天的经历;尽管实际细节不尽相同,但是内心的感受是一致的。因为这和监护人为我们做了多少准备无关:所有的谈话、录像带、讨论、警告,没有一样能让我们真正明白其中的意义。八岁的小孩生活在一个像海尔森这样封闭的地方,受到这几位监护人的管理,而且监护人和送货的人只会轻松地称呼我们“小甜心”,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又能知道多少。

不过,这些准备多少还是有用,这是一定的,因为当有一天这样的时刻来临时,我们会发现心里某个部份已经等待这天来临很久了。或许早在五、六岁的时候,身后曾经传来一阵耳语:“总有一天,也许是不久的将来,你就会知道那是什么感觉。”所以,我们一直在等着,就算自己还不是很清楚,但是一直在等着发现自己其实和别人不太一样;发现外界的人就像夫人一样,他们并不憎恨我们,也不想伤害我们,但是只要想到我们,想到我们如何出生,以及为何出生,就会全身发抖,光是想到可能碰触我们的手,便令他们害怕不已。当我们第一次从那种人眼中看到自己,那真是残酷的一刻,就像经过这辈子每天走过的镜子前面,突然镜子照映了一个不一样的面貌,一个烦恼又陌生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