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吴应熊入关是送死,大清朝还有天助?(第3/3页)

“举荐失察?他举荐了谁?”

“他举荐了武关守将黄正色……那个黄正色是他的表弟。今儿早上黄正色的折子送到了兵部那里,说他马上要率部献关投降吴应熊!”

……

西安行在,南书房。

当闻召赶来的大臣们走进书房的时候,就看见黄锡衮还在那儿垂头丧气地跪着,而康熙则烦躁地在案几边走来走去,案几上还铺着一张地图。

康熙一边走还一边嘀咕:“这什么人呢?朕用的都是些什么人……”

索额图刚刚已经从小桂子那里得知了武关发生的事情,现在又看康熙一副快要崩溃的模样,赶紧跪下叩了个头,大声建议道:“皇上,事急矣,请皇上先走,奴才留在西安坚守,和姓吴的周旋到底!”

康熙一下站住,回头望了眼索额图,忽然大笑了起来:“哈哈哈……索额图,你和朕开什么玩笑?朕为什么要走?”

玩笑?

这是玩笑?

跟着索额图后面进来的大学士金巴泰赶忙问跪着请罪的黄锡衮:“宗麟,到底怎么回事?”

“金中堂,”黄锡衮道,“吴应熊的几万大军昨儿开到了武关关下,我那个表弟黄正色不敌吴军,举关投降。他在投降之前还给皇上上了道折子,说明了武关关前的情况和他投降的原因……”

“这……”金巴泰一时也蒙了,投降之前还要上疏解释原因吗?这难道就是传说中“以礼来降”中的“降礼”吗?

康熙这时接过话题,笑着道:“诸位,你们不要慌,吴应熊犯了孤军深入之的兵家大忌……竟然率领所部精兵数万,在拿下南阳后直奔西安而来,他这是自寻死路!朕正愁不知道该如何歼灭吴军大队以打开局面,他就自己送上门来,真是天助大清!”

这话说得底下的大臣们更加蒙圈了,这怎么就是吴应熊犯了兵家大忌呢?

你这武关都丢了,吴家几万大军长驱直入来打西安,这怎么就是孤军深入?他这是孤军深入,那当年李自成打进关中是不是孤军深入?李渊打进关中是不是孤军深入?多铎从潼关打进关中是不是孤军深入?安禄山的大军杀进关中是不是孤军深入?

历史上孤军深入关中的敌人挺多的……

“皇上,”兵部尚书塞色黑道,“您是万乘之尊,可千万不能在西安前敌弄险,您还是先退回京师,然后再调集天兵围剿吴逆所部。”

康熙连连摇头:“不必,不必……不就是数万吴军吗?行在还是寒冬腊月,吴逆在汉中、陇西的兵根本动不了。而且襄阳还受到李自成的威胁,阿密达他们随时可以反攻南阳,截断吴逆应熊的退路。所朕在关中和吴逆决战是胜券在握,十拿九稳的。朕为什么要撤?朕要撤了,岂不是向天下表明朕怕了吴应熊?况且朕一走,关中人心必然浮动,到时候还能不能守住就不好说了。

所以,朕不走!朕不学唐明皇,朕也不学杨广,朕要坚守西安,就在西安城下破贼,然后再调集各路大军围攻,一举全歼吴逆的数万兵马。只要吴逆的这几万人送在关中,那么朕削平各路反贼,重建大清盛世的时候就指日可待了。”

这如意算盘打得真是嘎嘎的,不过好像也有点道理……吴应熊这一把莽进关中,的确有点孤军深入。如果他打不下西安,顿兵坚城之下,磨了锐气,康熙再调集大军来个反杀,多半能把吴应熊的主力都留在西安附近。

而吴应熊的这几万人可是吴三桂麾下“四大主力”之一!要全部折损了,吴三桂的元气一定大伤,从此走上下坡路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康熙要是自己先溜了……他溜回北京后还有没有资格继续当皇上?福全好像干得不错,大家伙会拥护一个临阵脱逃的皇上,还是拥护一个看着很会打仗的皇上?到时候,康熙可就真的要咔嚓一下“稀掉了”了!

所以康熙的确不能学唐明皇和杨广……他得学崇祯!

就在西安赌一把,来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想到这里,底下的大臣们也不再劝康熙跑路了,而是异口同声地说:“皇上圣明,奴才(臣)等愿随皇上坚守西安,以破逆贼……”